“从《过午不食》到《半糖时刻》,自己的创作从前些年比较形而上的角度,转向了现实视野。我的新体悟是,中年人的生活只要‘半糖’就好,一切都是刚刚好的温淡的状态。”70后作家、四川省作协副主席骆平的新作《半糖时刻》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在上海建投书局的分享会上,她与作家黄昱宁、小白交流创作体会。
《过午不食》《半糖时刻》都是通过情感或家庭的表达,探索人性更深处的东西。“对于中年夫妻的状态就像方丈和师太住在一块儿,或者夫妻之间活成了兄弟的说法,我不觉得这是悲哀的现状。”骆平认为,当两个人更理智地看待彼此,更理性地面对生活中共同承担的职责、权利,使彼此从狂热的情感中冷静下来,一起去面对经历,一起去抗住人世间所有的艰辛,一起去分享喜悦,恰恰是一种更加圆满的状态。
《半糖时刻》是高知女性系列的第二本,第一本是《过午不食》,两本书名都与饮食有关,而这正是她有意为之。骆平直言,她从一开始便设想,题目一定要跟人类最原始的欲望紧密相关,因此从饮食角度深发开来。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食色性也”,人类的生存都是与食物、性等元素紧密相关。
《过午不食》的书名是佛教用语,骆平认为它是指人类无论是饮食还是其他欲望,到了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一定的程度,需要有克制、有分寸、有火候的把握。怎样的分寸?怎样的火候?怎样把握呢?在《半糖时刻》里正好是在回答这个问题:很年轻的时候需要非常多的甜蜜,需要“全糖”的状态,越甜越好,甜到齁都好,但是到了一定的年龄、一定的层面,有了一定的阅历,不再需要特别激烈的东西。
谈及最近大热的ChatGPT话题时,小白认为,有的作家恐慌以后会失业,有的作家玩了一下觉得,ChatGPT那么傻,给它30年也赶不上自己。“ChatGPT虽然有很多问题,但四代、五代发展下去肯定会解决的,只是它肯定替代不了写作。因为写作过程中所有直接感受都跟文本密切相关,GPT不具有人的身体意识,它在本质上和人的写作有差异,但一定会对未来科学研究等其他各种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冲击。”
黄昱宁认为,作品到底受不受欢迎,最终裁判是在读者手里,不能忽略作家在创作中的人性还剩下多少的问题,这可能比标准是否还存在、比机器是否会抢走作家饭碗更紧迫一点。
骆平透露,下一部作品还是会用跟食物相关的元素和概念来命名,初衷要回到人类本源本性的层面去探讨。高校的职场是怎么样的?大学里工作是怎么样的?大学里高知女性工作时是什么状态?在生活中又是什么状态?骆平将更多去书写和呈现。
图片来源:出版方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