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由青年昆曲表演艺术家张冉挑梁的“兰情冉冉”系列专场演出在上海兰心大戏院落幕,三天演出场场爆满,为沪上观众接连呈现《贩马记》《牡丹亭》《玉簪记》三部昆曲传统经典剧目。舞台上旖旎缤纷,靓丽可人,满目姹紫嫣红,舞台下青春涌动,热情充满,一派赏心乐事,给初夏申城的戏曲舞台,增添了一抹亮色。
专场演出中,张冉以扎实、精准、细腻、传神的演绎,全方位展示了昆曲闺门旦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她作为新生代昆曲旦角演员的艺术风采。昆曲闺门旦即“青春旦”,多演绎豆蔻年华的妙龄少女,基本都是闺阁千金小姐的身份,不仅知书达理,更有着纯洁美丽高贵的气质。三场专场演出,张冉塑造的李桂枝(《贩马记》)、杜丽娘(《牡丹亭》)和陈妙常(《玉簪记》)都是昆曲舞台上极具代表性的闺门旦角色。尽管这三个人物都是闺门旦,角色定位相近,但人物年龄、个性、身份、心情却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演员在唱、念、表演上,特别注重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与唱念表演技巧的结合,做到风雅中不失风骨,风韵中独具风姿。
《贩马记》是张冉受恩师张洵澎亲炙,几度沉潜打磨的心爱之作。在张洵澎的悉心指点下,张冉在这出戏演绎中不仅传承扎实,举手投足、唱念之间皆极为讲究,特别是一些表演细节的处理与表现,运用眼神、语气与小动作的结合,演绎出为父鸣冤的李桂枝丰富、细腻的内心,与此同时又牢牢把握人物的身份与年龄感,运用闺门旦艺术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现了一对“少年夫妻”的恩爱与默契,令人难忘。
在经典剧目《牡丹亭》中,张冉不仅注重昆曲艺术的“无歌不舞”的艺术技巧展现,更致力于强调一切身段动作要为塑造人物服务,尤可看见她所追求的“表演之绝、唱念之糯、身段之美”的独特艺术个性。无论是传统经典《游园惊梦》,还是隔代传承的、姚传芗大师守正创新的代表之作《寻梦》《幽会》,张冉都得以在继承传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大胆地将现代审美赋予传统角色中,使其表演热情大方、独具特色,演绎出了一个青春洋溢,至情至性,可爱感人的杜丽娘。
《玉簪记》中,张冉扮演的陈妙常则坚持以“情”为表达的核心,四折戏精炼、精彩、精致,始终突出潘必正与陈妙常可贵的爱情,以感情线来贯穿全剧,使之更纯洁、美好,在生旦戏的表演上,也更见功夫,更为细腻、真挚,变成了一出有着浓浓人情味的古典爱情剧。老师张洵澎在教学之初就十分强调,《秋江》作为离别之戏,又有着极为重要的两支曲子【小桃红】与【五般宜】,无论唱腔还是表演,舞台上的情感表达一定要有层次。在演唱主曲【小桃红】时,张冉与胡维露改变了传统程式坐唱的表演形式,改成一组精彩的载歌载舞,水袖翻飞的身段与调度,让这出折子戏更细腻丰富。
“昆曲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而我则是她最年轻一代的传承者。我对自己说,走上昆曲道路,就不仅是选择了梦想和职业,更是选择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张冉表示:“未来我将坚持传承与创新,坚持古为今用,把青年作为最重要的传播对象。继续提高业务能力,不断前进,把濒临失传的剧目挖掘传承搬上舞台,继续挖掘好、传承好老一辈艺术家留下的宝贵财产。我愿意尽最大的努力,守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昆曲艺术,让昆曲在新时代焕发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王筱丽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