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2年(清道光二年)元月,“泰兴号”从厦门港启航,目的地为爪哇岛的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这艘船是当时少有巨型豪华客货两用帆船,航行至南洋时,船长担心遭遇海盗打劫,改变了传统航线行驶,不料在盖斯潘海峡触礁沉没。所载2000多人落水,尾随“泰兴号”的“万康号”搭救了18名落水者,途经这片海域的英国货轮“印第安纳号”搭救了180名幸存者,罹难总人数超过震惊世界的“泰坦尼克号”海难。1999年5月,泰兴号沉船被打捞出水。打捞出的35万件古瓷器重见天日,绝大多数为德化制作,这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实物见证。
近日,长篇小说《泰兴号》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上海作家于强以“泰兴号”为引子,书写发生在古瓷都德化的跌宕起伏的故事。《泰兴号》展现了作为中国特色的德化清代青花瓷的生产和外销的全盛历史,也写出了海上丝绸之路历程中,中华民族顽强不息、不畏艰险的民族精神。全书铺开中国古代航海和海上贸易的历史画卷,为探寻19世纪中外文明交流提供了新视角。
小说中,闽南地区各阶层人物的命运与“泰兴号”紧紧相连。主人公何祖耀家传的观音瓷宝被盗,为追寻瓷宝下落,他登上“泰兴号”。何祖耀与成雅芳暗生情愫,但成何两家祖辈积怨许久,婚事遭遇重重阻拦,成雅芳之父欲搭乘“泰兴号”前往南洋销售瓷器,还想将成雅芳远嫁南洋富豪之子。成雅芳与何祖耀相约下船后私奔,想不到“泰兴号”发生海难,两人大难不死,并追回观音瓷宝。
于强写过反映二战期间犹太人在上海避难的长篇小说《爱在上海诺亚方舟》,以日本3·11大地震为背景的《海啸生死情》。“灾难凸显人的本性,闪现人与人之间的大爱,这是难得和可贵的。”于强谈到,他曾三次前往德化采访,探访德化陶瓷博物馆、月记窑和古代瓷器交易所遗址等,了解德化风土人情。“它虽沉没,但承载的精神鼓舞着今天的人们。德化瓷艺的沉淀和风韵,也将永远熠熠生辉。”
《泰兴号》没有平铺直叙地去写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事件,而是通过历史人物与古代丝绸之路历史事件的种种联系与矛盾冲突,着力刻画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小说里有大难中情侣的生死之爱,有为保护女儿而牺牲自己的父爱,有为了诚信救客户孩子而罹难的大义之爱,也有万里寻夫遭遇不幸的夫妻之爱,还有外国船员人道救援的无私之爱……
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副书记何元龙表示,《泰兴号》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面世意义非凡,出版这本书,也是讲好新时代“一带一路”故事的生动例证。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出版方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