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是教育的财富,也是教师的楷模。
如何使特级教师从“荣誉象征”变为“专业引领”?如何使特级教师由“个人声名”变为“专业权威”?如何使特级教师从“孤掌难鸣”变为“凤飞起舞”?
青浦区在完成教育设施硬件改善,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标准化建设与市中心城区齐头并进之际,教育的内涵发展和办学的优质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一个迫切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对青浦区而言,特级教师的人数与中心城区比较起来,并不占优势,但这些特级教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对区域教育发展有着文化自觉。“必须发挥、释放特级教师的个人魅力,并提供平台凝聚核心学员,使之产生群体效应,成为推进青浦教育的生力军”,局长印国荣明确表示。
2010年5月,青浦区教育局命名了11个特级教师工作室,他们分别是:郑少鸣的高中语文教师工作室、李永元的“行思”工作室、关景双的“师之蕴”工作室、郑润洲的教师专业写作工作室、朱连云的“E修坊”工作室、耿海成的“博师”工作室、顾祖恩的“志馨”物理教师工作室、朱郁华的笃行工作室、陆跃勤的“悦读”工作室、郭敏丽的“春晖苑”工作室、张蔚芹的“馨德苑”骨干教师工作室。
三年过去了,由11位特级教师领衔、125位核心成员组成的特级教师工作室,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具有“孵化器”的功能,是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媒介,是破解一线教学难题的尖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种子,对青浦教育的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和科学发展产生了智慧探索、战胜挑战和奋勇超越的重大影响。
团队凝聚: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定位
青浦的特级教师工作室与一般挂牌不同,除了特级教师领衔外,十分注重用“规划愿景”示人,确定方向和目标,并以此增加学员的认同。
工作室指向“培养对象”,目标定位在“提升名优教师,破解困惑难题,探索培养机制”上,方式定位在“度身定做计划,个人主导研究,团队力量共享”上。
他们遴选合适的学员。根据“破解区域难题,培养优秀人才”的总体目标定位,各工作室在遴选核心成员时就指向有较大发展潜力、学科素养好、热爱教学工作且专业能力较强的名优教师。同时,厘清发展的目标。除了面试,各工作室领衔人通过听课、看个人积累的资料对学员进行专业发展水平和发展意愿的诊断,同时和学员一起分析、商讨,引导学员认清自己教学特点、可能的发展空间,确定自己将来想成为的“样子”,提出发展预设。
定位准确、目标清晰、主题明确,这种顶层设计,吸引了一大批名优教师。写作,是一种苦差,一种磨难;也是一种解脱,一种欣慰;更是一种追求,一种向往。尤其是,“写作”被加上前缀“专业”两字后,那便成了一种使命,一种痴迷。郑润洲的“教师专业写作工作室”,够辛苦,写作不易,够专业,专业写作更不易,但还是有逾30人上网报名。根据原先的规定,每个工作室至多可有10名人员。后来,经向有关主管领导陈情,获准增加了6名。第一年末,达到18名。到第二年末,共有22名。对于为何要突破名额底线,用过去流行的说法可解释为“革命不分先后”,用现在的广告语则是“排名不分前后”。不管怎么说,参加工作室的所有老师都是自愿投入这个“炼狱”的。所以,工作室“不要问我从哪里来”,而是将关注对象从“精英”转向教师中的“草根”群体,对每个有志于专业写作研修的老师,说一声“欢迎”。工作室22位成员,来自基层学校与教师进修学院,两者人数正好各半。基层学校老师中,有普教也有职教,有基础教育也有学前教育,有小学、初中也有高中。教师进修学院老师中,有教科室也有德育室,有教务处、信息中心也有教研室。一言以蔽之,工作室成员来自区教育系统的“五湖四海”,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专业写作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主题聚焦:特级教师工作室的智慧
以主题项目引人,策划项目,明确主题和内容。结合工作室群体发展的需求,瞄准本学科建设的主要问题或学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确定工作室攻坚项目。在此基础上,还确定个人主攻方向,把工作室总项目分解成小专题,再根据各人个性特点,认领个人主攻方向,在导师指导下架构个人教学特色经验框架,制订个人行动计划。
项目主题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及实用价值,成为特级教师工作室运行的智慧所在。课堂是最吸引眼球的,你看:“E修坊”工作室的“聚焦新课堂实验,开展教师成长研究”、“春晖苑”工作室的“推进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教师行为研究”;学科是最让人牵挂的,你看:高中语文教师工作室的“修炼教学特色促进师生发展——语文教学经验的系统化、个性化”、“行思”工作室的“教学创新与名师成长——语文教师新课堂行为”、“师之蕴”工作室的“语文教师解读文本探索,高级教师与青年教师协同发展”、“志馨”物理教师工作室的“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启示与教师专业发展”、“笃行”工作室的“初中理科(理、化、生)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改进的行动研究”、“悦读”工作室的“通过阅读英语报刊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实践研究”;教师是最具有生长性的,你看:教师专业写作工作室的“教师和学校所需的各种教育专业文本的撰写及修改”、“博师”工作室的“青浦区名优教师梯队培养研究与实践”、“馨德苑”骨干教师工作室的“新时期学校德育行动策略的研究”,都是来自于一线的重大课题。
难题破解:特级教师工作室的方略
纵观11个特级教师工作室,皆以学员个人的实践探索、自我修炼为主线,采用专家引领与同伴合作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帮助成员开阔专业视野、激发事业抱负、提升思想境界、积淀经验成果。
围绕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开展新课堂实验
“E修坊”工作室瞄准“为学而教”的课堂,要求每一位成员从问题出发认准一个点切入,在自己的班级、学校中设计并主导开展“新课堂实验”探索,在取得真实效果的基础上再进行行为跟进、明辨和解释学理、不断地精致化,最后沉淀为自己的教学样式。如华新小学杨爱军老师从解读教材、把握学生学习起点入手探索“为学而教”的课堂,在“预学突破,课前、课中、课后连贯一致”上正在形成自己的课堂样式。如三年级“轴对称图形”教学时,杨老师加以精心设计:课前“剪纸”,让学生带着体验和准备进课堂,教师及时和准确地把握学情,确定学生现时起点;课中先“预学交流”,组织学生对比辨析活动;再“合作探究”,让学生带着思考的操作和严密的验证活动;又“综合应用”,逐层变式提升,让学生不断挑战自我;最后“拓展延伸”,进一步激发探索欲望。而课后“跟进练习”,则巩固习得。
“行思”工作室在“聚焦阅读教学,探索课堂转型”中,采用理论学习、行为展示、经验提炼三线交叉互动,听、看、做、写有机结合形式,力求理念提升、行为改进、经验成型。学员每人主攻一个专题,然后在教学设计、课堂展示、撰写反思中不断来回,逐步塑造个人的课堂风格、特色经验。
高中语文教师工作室支持成员自觉实践和反思体现个人教学特色的日常课堂教学,并指导成员以课堂教学和实践研究报告论文等形式对自己的教学经验加以建构和表征,创造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课堂、语文教育经验。青浦高级中学贾军老师致力于“文本研读”来促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她认为有效的切入点有助整篇作品的研读,让语文课堂更有深度、更让人回味。在日常课堂探索与自我拷问中,她逐渐梳理了文本研读“四处”,即抓住文本的肯綮处,触摸文本的动情处,挖掘文本的丰实处,质疑文本的含糊处。文本研读中,一个有学问的教师主体形象正慢慢生动、清晰起来。
“志馨”物理教师工作室锁定“情境创设”,分设情境创设与学习动机、情境创设与认知冲突等多个专题,学员分工合作,扎根课堂,开展连续三年的探索和研究。青浦高级中学陈永生老师专研“情境创设与认知冲突”,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利用学生经验上的欠缺、经验性的错误、思维上的定势诱发认知冲突”的实践和改进,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笃行”工作室针对实验教学、复习教学、作业设计、试卷讲评等专题开展课例研究,引导学员改进教学行为,创生实践智慧,发展教学专长,形成教学特色,建构指向有效学习,体现学科本质。毓秀学校王雪青老师专研“实验激趣”,在课堂上尝试用化学实验串联专题复习。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气压变化》一课中,他把学生脑海里原来分散的“七个方面的知识内容”用实验整合起来,归纳出一定的规律去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开辟了今后自己教学研究的主攻方向。
“悦读”工作室三年聚焦“通过阅读英语报刊提高中学生英语读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通过读前(自主阅读与摘抄)、读中(主题梳理和操练)和读后(写作练习)三个步骤开展基于英语报刊的阅读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阅读策略训练。青浦高级中学杨静老师和金亮波老师选取同样的报刊阅读内容开展“同课异构”,对如何有效开展报刊阅读及当堂阅读、课前阅读两种方式进行教学尝试和探索,最后得出结论:所有的报刊阅读教学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教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
“博师”工作室三年来围绕“自主新课堂”,对“学生在新理念背景下的学习规律”展开探索,研究领域从幼儿园起始直到高中年段,遍及文、理、职、艺多个学科。以质性研究为工具深入课堂观察、分析、访谈,诠释课堂,提炼归纳有效经验和模式,并将经验转化为课堂改革的具体措施,供分享。朱家角中学李伟老师以“寻求更好的方法”为自己信息技术课堂改进口号,推动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解决问题、学会操作技术。“自主新课堂”的教学创新获得了市教委教研室和兄弟区专家的高度肯定。
“春晖苑”工作室以“同课异构教研”为基本形式,开展听、评课活动,引导成员在互动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探索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和做法。毓秀学校金国英老师勇于承担同课异构教学任务,不管是“同质”还是“异质”,在课堂情境创设、教学目标落实、“预设”与“生成”的捕捉与把握方面给老师和其他成员提供研讨案例。
“馨德苑”骨干教师工作室针对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中育德无痕的专业要求,围绕“教什么”和“怎么教”展开课堂教学探索。青浦高级中学王桂明老师在教学方法和师生关系上展开探索,他的高中数学教学基本形成了“创设适宜情境,加强阅读指导,重视知识联系,注重反馈调节”的少教多学模式,学生主动、积极的课堂学习风气已经形成。
“师之蕴”工作室锁定“文本解读”,以高级教师与青年教师协同发展形式,确立解读、教学、研讨、写作四步骤,通过校本研修和行动教育探索师之蕴工作室范式。沈巷中学张经暐在执教沪版八(上)《生命之线》时设计了“作者导入,开启‘生命之线’”“梳理思路,感知‘生命之线’”“析语入文,体悟‘生命之线’”“沉浸思考,把握‘生命之线’”“用笔说话,共鸣‘生命之线’”,实践和演绎语文教学设计“主线贯通”范式。
教师专业写作工作室团队研修的方式是生成式学习,手段是思维训练,目标是什么都写,给教师专业困惑以思考力,促进教师将课堂实践转化为经验,经验上升为智慧,智慧再用于改进课堂教学。主持人还组织学员对“为学而教”展开同课异构式讨论,并以文字形式表述,在理念上有力推动了学员朝有效课堂靠近。
以预设目标为驱动,开展有效导学
各特级教师工作室研修开始前就向学员说明课程设置的意图、学习要点和通过三年研修后各学员应在实践、研究和经验总结方面所要实现的目标,使学员在学习、实践各门课程时,具有清晰的目的,并能自觉地在课程与自己所要获取的学习成果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提升研修质量。
如“馨德苑”骨干教师工作室实训规划明确提出了三年任务及成果:推进课题实验工作,培育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完成德育专著集的撰写、出版工作。
专业写作工作室在呈报的申请方案中提出的工作目标是:其成员能够从事教师个人和学校所需的各种专业文本的撰写及修改,能够承担各项常规与非常规文本的写作任务,能够规范、清晰、精准及顺畅地运用文字进行表达。同时,在写作数量上也明确了任务:每人需完成5万字至10万字的各类作业。
“春晖苑”工作室提出学员要以说课、评课为载体,独立开展教学研究,熟练撰写教学反思,完成《心得集》《培训讲义八讲》。
因为任务具体、细致,落实到人,因此导师的活动策划、学员的实践探索都能围绕着目标的实现而展开,最终能收到实效,圆满达成了预定的目标。
以团队共好为基本,实现个性发展
团队共好。工作室成员大多是教学上小有业绩的名优教师,正逢专业发展的瓶颈期,仅靠个人的力量来突破困局是相当艰难的。他们急需更高位的引领,需要有个志同道合的团队,与经验相当、目标相同的人在一起,汲取再次起航的能量。同一个梦想的人在一起互动启发、齐头并进,导师在一旁率先垂范、敦促提拉,使成员逼迫自己向更高处攀爬,实现共好。
强调个性。在团队共好基础上,各工作室更注重成员的个性发展、特色发展,以个人主攻专题的实践探索研究为主要抓手,汇集团队智慧支持学员术有专攻,发展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和对教育教学个性化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搭建平台,以关键活动、关键事件促名师成长。如教师进修学院马国勋老师借助工作室学习资源开展项目研究、教研员实务修炼、辅导员培训课程开发等,不断成熟心智模式,突破自己发展的“高原期”,2012年被授予“上海市少先队辅导员带头人”,引领更多的教师专业成长。
情景再现 “探索、挑战、超越”的纪念杯
2013年11月20日,青浦区特级教师工作室成果展示暨总结大会在教师进修学院举行。区教育局领导陆文一、印国荣、庄惠元等出席。各中、小、幼、职成校(园)长,11个特级教师工作室领衔人及核心成员与会。
会上,播放了“探索、挑战、超越”为主题的精彩短视频,回顾了特级教师工作室从命名启动到实施探索、从寻找路径到明晰方向、从遭遇瓶颈到动力蜕变的艰难研修历程;展现了11个领衔人殚精竭虑、精心策划的研修行动;125位学员奋力上游、自我突破的追求;区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院全力支持和制度保障措施等。
区教育局给11位特级教师颁发了纪念杯,学员代表分别以微视频和演讲的形式展示了三年来的学习收获和对工作室领衔人的感谢之情。
在总结讲话中,印国荣局长代表区教育局对学员学有所获及教育信念和教育境界的提升表示祝贺,对11位领衔人为青浦教育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他同时指出,研修没有止境,工作室成员和名优教师应继续潜下心来认真读书、修身养性,在学、思、知、行的学科实践中锻炼自己,凝练风格和特色;希望特级教师继续高位引领,以不同的方式来培养一批在全市有影响力的教师,壮大本区特级教师队伍;希望校园长们把教师培养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实关心好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第三只眼 让特级教师发挥特别作用
对特级教师的尊重、使用,对他们身上凝聚着的能量进行开发,这是让特级教师发挥特别作用的课题。青浦的解法是建立特级教师工作室,以特级教师为核心,同时凝聚核心成员,成为一个学习和实践的共同体。
特级教师发挥特别作用,不会是一个任意型的事务程序,也不能随大流。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要有让他们有施展才华的舞台。要通过机制、方式和方法,找到路径。
特级教师的特别作用,应当是在培育年轻老师上有大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