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福利好,但是薪酬低,外企薪酬高但是福利一般,这一在高校毕业生中流传的说法已经过时。上海外国语大学最新的“2012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披露,不同类型的雇主在给刚毕业的本科生开出的薪资上,一些国有企业正在赶超中外合资企业甚至是独资企业。这一点在上外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中尤其明显。就业专家分析,这可能和部分国企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关。
这份由上外委托教育调查机构麦可思公司的报告显示,该校2012届本科生在毕业一年后,平均月收入为6342元,和全国“211”高校平均月薪4119元相比,高出2000多元。根据上外发布的质量报告,该校去年刚毕业的2013届本科毕业生1499人,其中上海生源611人,和外地生源比例呈“四六开”。在签约率上,上海生源和非上海生源基本持平,80%在上海本地就业。而选择考研和出国的学生中,外地生源比例分别高达74.29%和61.54%,远高于上海生源的25.71%和38.46%。
该报告还抽样调查了上外2012届本科生在不同类型用人单位就业1年后的月薪。其中,国有企业以每月6681元领跑;其次为中外合资、外资和独资企业,6446元;民营企业6050元;政府机构和科研事业单位5858元。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处副处长皮凡倩介绍,上外近年来探索形成高端涉外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其他高校相比,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优势在“涉外领域”最明显。虽然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用人单位校园招聘的人数总量有所缩减,但对该校毕业生就业影响有限。因为和外企减招相对,很多大型国企都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对涉外高端人才的储备。“同样一个国企,不同岗位开出的薪资是不同的,传统岗位和一些涉外岗位的薪资水平也是不一样的。”皮凡倩称,以石油行业为例,不少国内公司纷纷需要到非洲等地开拓业务,而上外培养的精通两门外语的人才以及“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就很符合这类企业的战略需要,在收入上也要比传统岗位高出一筹。
不过她也坦承,抽样调查显示国有企业的月薪超过外企,很可能和上外毕业生入职后从事的具体职位有关,不能简单推导出“目前国企薪资待遇超过外企”的结论。
虽然月薪水平超过全国“211”高校平均水平,但报告同时指出,在毕业生的职业期待吻合度上,45%的2012届毕业生表示,目前的职业并不符合自己的期待。这些职场新人中,37%的人认为目前的工作“不符合我的职业发展规划”,30%认为“不符合我的兴趣爱好”,还有21%称“不符合我的生活方式”。
文汇报记者 樊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