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的苦读随着一场决定命运的考试而落幕,可其间点点滴滴的收获却是一生的财富。
我认为:学习,首先需要兴趣。兴趣可以为学习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如数学和生物是我最感兴趣的两门学科。
多少次,我惊叹于解析几何巧妙的解法,数列通项神奇的公式;多少次,我被奇异美丽的动物打动,为各种细胞的复杂功能所折服。也因兴趣,我总能学得轻松愉快,成绩始终保持高位。
当然,对于那些“不合口味”的学科,我们也不能“破罐子破摔”。相反,要从中发掘出有趣之处,激发自己对它的兴趣。也许,你会埋怨政治的枯燥,但其中消费者维权程序和消费心理也可以学得津津有味;也许,你会不满于历史的单调,但深入了解科技革命和红军长征后,也许会有全新的感受。
不过,一腔热血还不足以让人成为“学霸”。就我的学习体会和经验而言,认真踏实的态度也不可或缺。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初中阶段,我几乎把英语课本中每一个角落的词句都烂熟于心;高中时期,我也努力掌握每一个语法知识(定语从句、非谓语等)并仔细修改翻译中细小的错误。我想,高考英语能考140分,也应归功于我的认真和踏实。
语文也是如此:初、高中阶段所有的古诗文都是要准确记忆的,并且要能一字不差地默下来;中学阶段300个实词和虚词的所有释义也应该掌握并能在考试中快速反馈。理科中关键的概念和知识点也要准确掌握:如奇偶函数定义域需关于原点对称,牛顿第一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领域等。
这里我还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死记硬背!能否真正理解和运用知识才是关键。
仍记得刚入高中时,我采取“背概念”的方式学习物理,结果第一次月考排名在班级倒数。“概念默写”已不是主流,理解和运用能力才是考察重点。我们不仅要知道“功和能”的概念,还要在题目中熟练地使用“动能定理”简化计算;我们不仅要能看懂物理图像,还要在难题中用图像法求解。总之,学习过程中多思考、多操练,才能“融会贯通”。
那么,掌握了所有知识点,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非也。
一个人的思维模式,科学,文学素养和思想深度,有时决定了成败。应尽早关注自己的水平、思想并努力提升,毕竟,这是需要长期积累的。
那么,如何提升呢?我以为,广泛阅读是关键。对于语文,可以阅读一些文学大家的散文或杂文,或是读一些有深入评论的报刊(如《文汇报》、《南方周末》等)。对于英语,可以读一些原版书籍或观看美剧;在理科的学习上,也可以尝试读一些科学著作或大学教材,以开拓视野,提升水平。
当然,如果时间紧张,对于理科,还是刷题为主。但是,在完成大量习题后,还要进行归纳、总结,尝试着提炼出一种方法,甚至思想。比如从数列求和这一节,可以提炼出错位相减法,从求数列通项中,可以获得归纳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所提高。
自然,校园生活不仅仅是学习。班集体、学生会、团委,都是校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都可以是你绽放的舞台。丰富的社团活动和志愿者服务也能为你的生活增添别样的色彩。
试想:如果整天埋头于书本,将是多么无趣啊!所以,我也鼓励大家积极参加校园活动。不过,一定要遵循适度原则,并且合理分配时间,不要耽误“正事”。
总之,希望大家能以最好的心态和方法学习,把握好这段宝贵的岁月,秀出精彩的青春!
魏静怡(作者系上海中学2014届高三毕业生,现已被北京大学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