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城厢镇中心腹地,秋霞圃静谧优美,博物馆典藏城市记忆,百年老校启良中学便与之比邻,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周边文化资源集聚。那里无都市之喧嚣,又可触摸城市之心跳。在深厚文化底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启良中学,既有厚重的积淀,又有灵动的活力。今天,嘉定区教育学院教改基地学校(启良中学)融合办学揭牌仪式举行,标志着这所“百年老校”吹响了破冰号角,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致力于“百年老校”到“百年强校”的华丽转身。
嘉定区教育局局长姚伟表示,上海市中考改革方案已经发布,将启良中学确立为“嘉定区教育学院教改基地学校”,就是聚焦初中教育质量提升,融合嘉定区教育学院资源优势,以启良中学为基点对接学院研训教工作,研究和实践中考改革重点项目,以点带面,不断优化区域性初中教育整体质量。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为学校提供最好的发展环境和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让百年老校焕发新活力,提升百姓对家门口学校的感受度和满意度。这是嘉定教育辐射优质资源、开启融合办学的新试点,更是探索对接中考改革、提升初中办学水平的新举措。
五大融合,为新征程指明方向
启良中学将聚焦中考改革重点内容,整合多方资源,通过目标融合、管理融合、师资融合、课程融合、空间融合等“五大融合”,充分发挥区教育学院与启良中学团队合作优势,全方位提升办学质量。
一是目标融合:充分发挥区教育学院功能优势,把学院工作目标与学校改进提升目标有机融合,把启良中学建成教改实践重点项目、综合性特色课程实践、优势学科品牌、优秀骨干教师成长等“四个基地”,成为教育学院引领区域教改工作的实践基地。
二是管理融合:完善启良中学理事会的管理机制、建立融合办学工作制度、设立学校奖励基金,完善基地学校的制度建设,促进启良中学的优质发展、特色发展。
三是师资融合:建立教研员实训基地、启动青年教师VIP成长计划、成立重点学科工作室,在市、区两级教研员指导下,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着眼点,指导教师制订教育教学改进举措,完善教育教学行为,落实全面质量观理念。
四是课程融合:基于启良中学百年文化积淀,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开设“幸福成长学堂”“文化艺术学堂”“创新思维学堂”,完善“明强”校本特色课程顶层设计,培养“明德自信有良知、明责自治爱生活、明学自创会学习”的启良学子。
五是空间融合:充分利用教育学院数字化学习空间——嘉学院,建立学校数字化学习的空间平台。建设区级考试标准化考场,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大数据分析研究,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大举措,为新征程保驾护航
成立学校理事会,创新管理机制。4月4日,启良中学成立第一届理事会,这是推动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有力保障。理事会将在“完善管理机制,激发办学活力;凝聚优质资源,构建育人网络;优化评价机制,激励师生成长”等三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师生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
教研员蹲点,提升教改执行力。区教育学院学科教研员将以学科大组长的身份,深入基地学校(建议启良中学)开展蹲点工作,引领学科组开展基于中考改革的教改实践研究。十位教研员带教十位青年教师,为每个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特征的培养计划。通过带教帮扶,努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开发一批特色课程、形成一批教改经验,为全体师生良性发展添砖加瓦。
“三大学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以“幸福成长学堂”为依托,聚焦学生生涯教育、社会实践、探究学习,以及学生青春期面临的关键问题,通过生活实践体验和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幸福生活的能力。以“文化艺术学堂”为媒介,组建学校管乐交响乐团,开设传统体育特色项目,创建书法特色项目,举办流动美术馆、启良明强读书会与文化行走等特色教育活动,关注学生个性特长的培育,丰富学生的学习实践经历。以“创新思维学堂”为拓展,实施《FPSPI——问题解决实践课程》,培养学生运用各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以地理和生命科学为重点突破学科,努力打造“学科高地”。
启良中学校长陆正芳表示,通过若干年的实践研究,整体师资专业水平持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明显提高,整体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力争形成两到三项区域范围内可复制、可推广的教研模式和教研品牌。
姚伟希望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支持、帮助启良中学转型升级,合力营造积极的舆论环境。通过多方紧密合作,整合丰富教育资源,搭建多元发展平台,推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成才,激发学校发展活力,重塑学校品牌。
文:张鹏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