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寸土寸金的徐家汇,享有“西学东渐第一校”的美誉,对很多上海人来说,徐汇中学的名气响当当,而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所学校的辉煌校史。
眼下,这所“有故事”的学校里,正出现一系列新变化,透露出这所百年老校的新谋划:哪怕身上没有传统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标签,也完全可以打造一手“科技特色”牌——创建上海市工程素养培育特色高中,正是她的目标。
在徐汇中学,全新建成的高速列车调度模拟与驾驶实验室,硬件设施的先进程度超过了同济大学。
如此“高大上”的实验室,在徐汇中学已建成了18个。与之相配备的,是旨在拓展中学生科创能力和工程素养的课程群和自主研发的校本教材。
“过去,我们一直想走一条科技特色高中之路,最大的困惑来自升学:在分分计较的传统高考模式下,老师和家长不敢放手让孩子做自己真正喜欢的研究。”让徐汇中学校长曾宪一欣喜的是,随着新高考的“落地”,以“两依据、一参考”为核心的全新高考招录模式,正在给这些沪上高中的教改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高大上”实验室背后,有大学大院大所“撑腰”
波音787飞机模拟驾驶、无人机、高铁调度与模拟驾驶、水下机器人、3D打印、天文观测台、“太阳能+风力”风电站……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一所普通高中能坐拥如此先进的科研设施,而这些实验室背后,又有知名高校和大院大所“撑腰”。
比如,足以为研究生科研提供实验条件的“高速列车模拟驾驶实验室”以及“高铁运输组织仿真实验室”,就是在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全力支持下完成的。以高铁运输组织仿真实验室为例,这是全国第一所中学创建的轨道交通类实验室,配备高速列车展示模型和转向架模型若干,可容纳12个学生同时“驾驶”高铁,实现以高铁为背景的行车组织过程的动态演示。
此外,徐汇中学早先时候建成的微生物工程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基因工程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室等,则是学校和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联手培养人才的合作成果之一。学校天文台的建设,也得到了同在徐汇的“近邻”——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的鼎力帮助。讲到学校每个实验室“从无到有”的历程,曾宪一都如数家珍。“实验室建好了,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是要用来培养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曾宪一最欣慰的是看到这样的画面:实验室里“人满为患”,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抽出一定的时间,在实验室里“泡”一会儿。说不定,他们就能把这里作为起点,走上从事科技创新的学术道路。
和沪上的名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聚焦科创人才培养,徐汇中学近年来在重点建设“生命科学”和“工程科学”两大创新实验中心的同时,还全面引进实施了新科学新技术“种子”课程群。
比如,和微生物工程实验室相对应,学校就推出了课程《结冷胶菌株的实验室培养与发酵》,激起了不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再如,有了高大上的“波音787模拟飞行创新实验室”,两台787飞行模拟舱可提供数百种机场的模拟飞行训练后,一门名为《波音787模拟飞行》的课程也顺势推出,让学生从模拟飞行开始,接触到航空航天领域的相关知识。
据介绍,徐汇中学目前共与九所大学、三个高科技公司对接,开设了18门与大学对接的课程。同时,学校还申请到了教育部未来学校立项课题“中学与大学共建对接课程群建设的实践研究”,以及上海市级立项课题“创建中学生工程技术特色多样化发展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新高考改革落地,学校打“科技牌”迎来极佳契机
借助创新实验中心,让学生在中学期间就可以接触到科技前沿领域。曾宪一认为,让中学生有更多机会走进实验室,不仅仅是为了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拓展自己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徐汇中学,除了旨在渗透工程素养的课程有刚性保证外,学校还有各种各样的科技类学生社团,由此形成一二类课程之间的联动。
那么,徐汇中学在打出这一手教学领域的“科技牌”、启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后,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得到家长和学生认可? 一张“成绩单”的出炉,给学校的师生们惊喜连连。
去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后,上海中小学新科学新技术创新课程平台(简称“双新课程平台”) 学生学习经历社会化评价推优面谈活动举行。全市19所高中的129名学生获得推优面谈资格,而徐汇中学参加推优面谈的学生多达18人,5人合格,优秀人数为全市第一。
“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实验平台,还有与之匹配的课程、教材和师资,这就保证学生能全方位地得到指导,做到人人都有课题,都能完成实验报告的基本写作。经过整个环节的训练后,学生对自己所研究的课题的理解程度大大提升。”曾宪一在和学校老师们交流后发现,对于参加这一类拓展型的科技活动,不少在校生的踊跃程度明显提高。
这是因为,随着上海新高考的“落地”,上海正在全面建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而在“两依据、一参考”的招录模式下,尤其是如今不少名校都设置了一定的名额比例,通过综合评价录取招录学生,这无形中会形成“指挥棒”的作用,让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在变,老师的角色也要跟着改变
在徐汇中学启动工程素养培育特色高中的教改中,很多老师也悄悄完成了“转型”。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新高考在上海的实施,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对高中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部分学校,由于学生加试科目选择时的博弈心态,加试物理的学生产生下降的趋势,这直接导致曾经“大热”的物理老师课时减少、部分物理、化学、生物教师不得不转行当科技老师。
而在曾宪一看来,这样看似“被动”的局面,实则是教师完成职业转型的契机。“在我们学校,不仅物理老师会带着学生们做项目,还有语文老师教学生开无人机、上无人机的课程,英语和体育老师带着学生从事水下机器人的研究。”曾宪一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步入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角色也要发生改变。“过去,我们习惯了一位老师把一门课上到底,而今后,学习的途径是多元的,老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领路人,本身就要能适应主动学习的趋势。”老师逐渐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实施者、评价者。
可喜的是,徐汇中学的种子课程中,有七位老师被聘为种子课程专家型教师,成为市级种子课程教材编写组成员;过去两年内,共有九位教师开设了研究型拓展型12节市级公开课,获得了上海市新科学新技术创新课程平台种子课程任课教师的认证证书;有一位老师被聘为上海市两类课程评优课评审组长,有一人获得上海市拓展型课程评比一等奖第一名……
曾宪一用三个“没想到”形容目前学校的教改成果:“没想到”青年教师成长如此迅速(理化教师成功转型),“没想到”校本课程编写教材多质量高;“没想到”专家听课时误把主讲学生当成了老师。
文:樊丽萍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