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考试院刚刚发布消息,周末两天2018年高中学业水平考化学、思想政治、物理、历史等学科等级考试结束,共有9.9万余名考生报名考试。全市将进行统一网上评卷,专家对各学科进行了深度点评,化学、思想政治、物理、历史等学科试卷专家点评详见下文。
要提醒各位考生的是,考试成绩将于5月26日至6月10日在市教育考试院“上海招考热线”网站(www.shmeea.edu.cn)上提供查询。
历史考卷专家点评
内容覆盖面广,形式丰富多样
试卷知识体系分布均衡,内容覆盖面广,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均有涉及,其中中国史约占60%,世界史约占40%。试卷阅读量适中,选择题题干精炼,综合分析题语言简洁明了,符合教学目标要求,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试卷难度适中,无偏题、怪题,具有较好区分度。
试卷共28题,由选择题、综合分析题两部分组成,各部分比例合理。试题呈现方式丰富多样,涵盖了文字、漫画、地图、表格、书名、语录等多种形式。试卷所考查的形式与内容均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突出学科能力,聚焦核心素养
通观全卷,最为突出的特色在于:注重考查学生核心知识、关键能力、思维品质等学科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全卷知识体系分布均衡,聚焦核心知识的考查。例如用治国理念来考查“光武中兴”;通过德国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来考查德国统一和现代化的关系。
试卷很好地体现了对史学关键能力的考查。例如试题中关于史前史上限不断前移的原因考查了史料的分类和价值;运用不同史料如文本性和口述性史料作为题干,考查了考生对史料的辨识与理解。同时,试卷还加大了对历史学的另一基本能力时空观念的考查力度,这在选择题和综合分析题中都有体现。
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体现了优先考查能力的基本指导思想。例如在地理学与“世界观”一题中,要求对三幅地图所体现的地理空间进行比较;在对康有为思想轨迹进行论述中就体现对批判性思维的考查;“社会主义之路”一题将材料整合在主题性、结构性和中外结合性的知识框架内,从而可以更好地考查学生的开阔性视野、概述性能力和融贯性能力。
紧扣历史进程,建构价值导向
试卷鲜明地体现了历史学独有的价值观,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在特有的历史进程中理解中国与世界各国对自身价值观的建构与反思,二是呼应中国当下的价值诉求,从而在历史进程中找寻这一演进发展的过程。
如在试卷中反映出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与世界、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在“社会主义之路”一题中,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维度上来思考社会主义如何经历了低潮、挫折以及演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该试题材料丰富,既有马克思的经典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又有学术性著作的参照等材料,改变了以往生硬的教条主义式的呈现与考查方式,融历史性、学术性、文本性于一体,从而培养考生对社会主义的认知,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在全球化时代的当下理解历史上不同时代、不同文明对世界的认识,和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过程。
注重知识体系,引领中学教学
试卷在考查能力为重点的基础上,精心构建了一个核心知识体系,超越了零碎化的、单一化的知识考查,将知识、能力融为一体,有机结合。如地理学与“世界观”所给出的材料既有图片材料,又有图表,还有大事年纪;在综合分析题“社会主义之路”中材料不仅更为多样,而且成为一种体系化的呈现。这些都为今后的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引领性的、实践性的范本,也对学生价值观的构建、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好的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试卷专家点评
结构分布合理,内容覆盖面广
本次思想政治考试全卷22题,有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三类题型,结构简明、合理,语言简洁、规范,题量适度,文字量恰当,难易适中,符合教学实际情况。
从考查的知识内容覆盖面来看,涵盖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三大领域,与2017年试卷一样,三部分所占比例约为4:3:3,呈现平稳的特点。依据课程标准,关注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突出学科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的考查,有利于考生能力的正常发挥。
富有创新探索,考查思维品质
试题在考查的内容、形式方面均有一定的创新探索,对学科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如“我国企业发展情况”的图表分析题中,不是简单考查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读取能力,而是要求学生基于结论,从图表数据中分析提炼出可以支撑结论的相关论据,对学生思维品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体现了对学生社会问题分析中“证据”意识的关注。
试卷选材体现时代发展,关注对学生理解、分析、评价等思维品质的考查。如分析论述题中涉及的“新零售业态”与社会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蕴含了科技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变革作用以及应坚守诚信为本的价值取向等丰富内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适应时代的变化,利用所学知识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思考分析、提炼。
注重价值引领,关注时事热点
试题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凸显育人导向,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作为核心问题,注重材料的现实性、思想性。
比如“时代楷模”钟扬教授的材料,启发学生对“人为什么活着,如何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思考;“共享快递盒回收”的材料,倡导了科学生活方式,符合新时代对资源保护以及循环利用的新发展要求;文学名著《平凡的世界》的材料,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试题材料弘扬正能量,倡导新风尚,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试卷关注时事热点,2017年底上海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会,2018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首个议题也是优化营商环境,试卷材料分析题目也是让考生从企业数量的变化,运用经济常识论证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有利于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物理试卷专家点评
知识覆盖面大,题量适中比例合理
本次物理考试全卷20题,有选择、填空和综合三类题型,各部分比例合理。试卷知识覆盖面大,从知识内容看,力学约占45%,电磁学约占32%,热学约占15%,光学和原子物理约占8%;实验内容分布在全卷中,总量约占22%。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均符合上海市课程标准要求。
试卷学科特色明显,突出思维能力
试卷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应用,突出学科思维能力,力图体现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主题的结合,凸显教材体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在试题中的渗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
物理单位、伽耳顿板等学科特色,运动、能量、相互作用等物理学科核心概念以及学科思维能力,均在试卷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试卷重视物理实验,着重考查学生观察现象、实验操作、利用图线获得实验结果等实验技能,引导学生关注实验器材,加强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理解实验的意义。如“用DIS研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实验,以及研究一定质量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压强与温度的关系等。
试卷注重情景创设,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不少试题通过创设新颖的情景,考查学生建立模型、逻辑推理等科学思维能力,例如试题考查运动员撑杆跳高时的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动能的相对大小关系。面对这样的试题情景,采取一味刷题来提高成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此外,还有部分试题基于真实的实验情景,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科学的论证,推理出合理的结论。如让学生提出方案来辨别电源内阻是否可忽略的试题,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部分试题要求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解决问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体现了等级考的特征。
试题关注学科素养,突出对教学的引导
试题不仅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清晰的认知,而且要对知识形成系统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解释现象,解决问题,引导教学关注从物理知识上升为物理观念。如试题要求判断哪些物理量与物体状态相关,哪些与物理过程相关。整卷在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上,也有很多亮点。如矩形线圈切割磁感线的问题,涉及运动学、牛顿第二定律、欧姆定律、安培力、电磁感应定律等多领域的概念和规律,综合性强,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和表达能力,突出了科学思维。
化学试卷专家点评
试卷结构合理,内容分布科学
2018年化学等级考试试卷的设置与题量基本与去年保持一致。由20道选择题和4道综合题组成,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约为2:3。整卷共39题,题量适中,难度分布合理。
从知识内容看,“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约占15%,“物质的变化”约占25%,“常见的无机物”约占10%,“常见的有机物”约占20%,“化学实验”约占20%,“化学、技术与社会”约占10%,试题涉及六大模块中的所有单元。
关注科技进展,基于真实情境
试题与生产、生活的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活,考查学生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方法来分析、讨论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机身的铝锂合金材料”“2018年3月《Nature》杂志上刊登的测量行星物质中48Ca/44Ca的比值”“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美多心安的中间体”等,通过以上情境素材可以感受化学科学对保障人类健康、环境保护、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
命题的素材还来源于真实的实验情境,如“浓硫酸的性质”“吸氧腐蚀的模拟实验”“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溶液的配制”“离子的检验”等,引导学生重视体验化学实验的真实过程,关心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现象。
注重基础知识,突出学科素养
试卷非常注重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一些试题直接取自化学教材,如“海水提溴”“醇脱水的反应条件和试剂”“二氧化碳的结构”“侯氏制碱法的母液处理”“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物质溶解的热效应”“新情境下解释平衡常数的意义”等,引导学生重视教学基本要求,夯实基础知识,避免一味刷题。
试卷突出考查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如一道离子检验的试题,考查了学生从宏观的现象出发,利用守恒的思想,探析溶液中离子的共存、检验等问题。再如,“根据实验现象证明制得的Cl2中是否含有HCl”一题考查了学生应基于实验证据开展合理推理。
激活学生思维,提升表达能力
试卷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考查。如,通过离子浓度的变化来推断反应的还原产物,该题着重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思辨和推理能力。再如,用“原子结构的知识来说明,钠比锂的金属性更强”,本题需要学生运用文字和化学用语来合理解释相关问题。此外,还包括通过阅读图像获取信息,来解释可逆反应的热效应等。
试卷引导教师在课堂中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实验的教学方式的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化学语言的应用和表达。
地理试卷专家点评呈现稳中有变态势
试卷结构总体保持稳定,知识覆盖面广,立足于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的考查。在考查内容上,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各约占50%,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与去年相比,在试卷的结构、试题的题量、主客观题的分布等方面保持稳定。
在延续了去年地理等级考风格的基础上,今年的试卷略有变化。如客观题增加了读图量,主观题除了文字信息外还有多幅地图及统计图表,对学生获取信息、阅读地图和图表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另外,主观题在大题分值不变的情况下,个别小题的分值分布有所调整,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加强了考查。
凸显地理学科特征
突出对地理基本概念的考查。试卷没有偏题、怪题,内容涉及的都是要求掌握的地理概念。如农业地域类型、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季风洋流、溶洞的主要岩性、气候的成因和分布等。
突出对读图技能的考查。如某区域1月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和某国人口金字塔图等试题,都体现了对地图与地理数据的判读与分析能力。
突出对地理空间分布的考查。试卷中有多道题目都涉及对空间分布特点的考查,如天山北坡自然灾害的垂直空间分布、黄土高原能源的水平空间分布等。
关注地理核心素养
注重对人地协调观的考查。试卷突出人地观念,如黄土高原的改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合理开发能源采取的主要措施、自然灾害的预防与措施等试题,考查学生能否联系具体案例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认识能力。
注重对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试卷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学生从多角度系统地考虑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黄土高原地区的合理开发能源可采取的措施、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开发的重要性等,都要多方面地综合思考才能形成正确结论。
注重对区域认知能力的考查。试卷突出地理的地域性,考查学生对区域特征、区域人文特点、区域开发利用和整治等区域认知水平,如黄土高原、湾区经济、天山地区等试题,都是对学生区域认知的考查,体现了拓展性课程的教学要求。
坚持教学积极导向
专家认为,本次地理等级考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在今后的地理教与学中,要继续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地理分析问题的能力;要继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发展地理实践能力;要继续在学习系统地理的同时,重视中外区域地理的学习,全面提升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水平。
生命科学试卷专家点评
试卷结构合理,知识覆盖全面
2018年生命科学等级考的试卷结构与题量基本与去年保持一致,由20道选择题和5道综合题组成,题量合理,难度适中。
从知识内容看,试题紧扣教材,涵盖“生命的基础”“生命的过程”“生命科学的应用”三大学习模块的11个主题。其中,“生命的基础”分值约占34%,“生命的过程”的分值约占52%,“生命科学的应用”的分值约占14%。教材内容分布合理,三本基础型教材内容约占75%,拓展型教材内容约占25%。
聚焦生命观念,理解生命现象
试题注重从生命观念的角度出发来解释生命现象,检测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如在“种子含水量与细胞结构”的综合题中,需要应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来解释在缺水条件下,细胞结构的变化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又如在综合题“动物的体温调节”中,需要运用稳态与平衡的观点解释动物的体温调节机理。而这些观点的形成,需要精准掌握生命科学核心概念,构建知识框架。
基于真实情景,检测思维品质
2018年的试题设计延续了生命科学一贯的命题特色:基于真实情景,检测思维品质。试题依据真实的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进行设问,检测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生命科学学科知识分析、解答问题,以及规范地表述思维过程的能力。例如在“光合作用”综合题中,给出了文字、图形、表格等信息,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获取信息的能力,从中找出关键信息,并与已有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规范表达。在20道选择题中,有12题需要从图或表中获取信息进行解答,学生若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将无法完成答题。在综合题的填空题部分,也充分体现了以上特点。
突出立德树人,增强社会责任
试题注重联系生活,通过运用生命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社会责任。近期“时代楷模”钟扬教授为国家生态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事迹也进入试题,凸显立德树人理念。试题考查学生平时是否积极地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来关注社会议题、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认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试卷选用“肿瘤与治疗”“遗传与优生”等问题,通过情境设计,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研究进展,关注生命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尊重生命,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唐闻佳
*转载自市教育考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