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后一批50后要退休了,最后一批80后也将进入而立之年。
提起50后,我们想到的是“下海潮”、“知识青年”等,谈到80后,“独生子女”、“房贷”、“垮掉一代”是关键词。
当50后遇到80后,大家马上就会用“代沟”、“思想碰撞”之类的词来形容。
差距真的有这么大吗?
赶上时代每一次变革的50后
1980年,一首由谷建芬谱曲、张枚同作词的流行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风靡大街小巷,歌词唱到“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磁带
作为生在和平年代的第一代人,50后,在如今人看来,大多数已经跨入老人的行列,而在八十年代只有二十多岁的他们,却是名副其实的新一辈。
他们有幸或不幸赶上了每一次的时代变革,并在其中扮演了主角。
翻看一个典型50后的人生经历,很多人会惊叹于他们的经历之丰富。因为他们足够幸运,赶上了新中国几乎每一次新时代的变革,但他们又十分不幸,需要一次次打破陈规来适应刚刚习惯的环境。
50后在一次次历史变革中,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头,十几岁当兵、下乡,二十岁上学,三四十岁拼事业。
在新世纪之初,第一批50后已经年过半百,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两鬓斑白;到了今天,最年轻的一批50后就要退休,最年长的50后已年近古稀。
曾经站在舞台正中央的叔叔阿姨们,逐渐将舞台让给了后辈,成为了孩子口中的爷爷奶奶。
而丰富的阅历和时代的锤炼,又将50后这代人中的精英推上了社会顶层——
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是有着知青下乡、恢复高考后又考入大学经历的50后;
几次问鼎中国首富位置的商界巨贾许家印、王健林正是有过国企下海,军队转业等经历的50后;
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作家莫言,是一名曾经有过农民、军人多重身份的50后;
……
经历几次特殊身份转变的50后
与50后相比,没有哪一代人的经历能够如此精彩,也没有哪一代人的经历能够如此曲折。甚至在同一个人身上,都有可能经历过几次特殊身份的转变。
他们是农民——
以“老三届”为代表的一大批50后中学毕业后,以知识青年的身份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多来自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年轻人去到农村,在劳动中融入农村,甚至有人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终生伴侣。
他们是军人——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没有什么是比穿上军装照一张相更时髦更帅气的事情了,很多50后年轻人,刚刚结束知青岁月,就怀着对军装的憧憬走进了军营,而这单纯的憧憬又化为使命感,将青春融入了祖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周边国际环境空前恶化,50后为主体的中国军人,北防苏联,南战越南,用青春与鲜血为中国拼出了一个世界强国的地位。
他们是学生——
在很多50后的口中,对1977到1980的几年有一个特殊的称谓——“恢复高考那几年”。由于从文革十年上学中断到1977年恢复高考,有十年左右的时间没有系统地在学校中学习,50后们对上学、对知识的渴望,是现在人难以想象的。很多从军队退伍或知青返城甚至是已经工作的50后开始挑灯夜读,只为一圆大学梦。与40后前辈相比,50后还足够年轻到可以参加高考,与60后来者相比,50后又更能感受到可以读书是多么幸福。1977年当年,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而招生人数只有27.3万人,录取率仅4.79%,这样低的录取率在大学扩招已几十年的现在来看简直无法想象,但是为了这4.79%的概率,恢复高考成了50后许多人的共同记忆。
他们是工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正式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曾经濒临破产的工厂企业逐渐开始复苏,而这一时期,刚好是50后或刚从军队专业,或刚从学校毕业。那时候的大学还是“包分配”,很多人走入工厂成为一名工人,一首沉寂多年的《咱们工人有力量》再次响彻各大工厂的广播站。伴随着“每天每日工作忙,盖成了高楼大厦,修起了铁路煤矿”的歌词,中国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保持了被世界称为“中国奇迹”的经济增长速度,而50后为这一奇迹贡献了第一份力量。也是这一时期,成就了无数50后最为经典的“炼钢厂”和“纺织厂”的爱情。
他们是企业家——
在上世纪末,有两次被称为“潮”的事件,一次是“下海潮”,另一次是“下岗潮”。这两次“潮”将大批政府官员和国有企业职工等捧着“铁饭碗”的人推入了市场经济的洪流。
曾经历过“割资本主义尾巴”的50后们,再一次赶上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浪潮,很多人开始探索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用自己如知青般的激情,似军人般的勇敢,应对高考般的智慧和工人般的脚踏实地。同一时期,中国经济开始保持连续多年两位数增长。
成长为集体现象的80后
时间迈入2000年,谷建芬与张枚同再次合作创作了《二十年后再相会》,此时,身为50后子女的第一批80后已经开始陆续成年,甚至是走入社会。
《二十年后再相会》歌谱
80后是第一批以“某0后”命名的一代,也第一次让社会对某一代的集体现象有所关注。
这一代人生长在社会平稳转型的交叉路口,与之前的50 、60 、70后相比,没有经历过频繁又剧烈的时代变革,人的个性不会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而与之后的90后、00后相比,周边环境还未呈现出如现在这样的多元化,又很难像后来人那样随心所欲地展现自我。
于是,80后在齐步向前的人群中奋力跳起,证明自己其实可以跳得更高,走得更快——
生于1982年的韩寒在高中退学的时候称要靠写书来养活自己,这在当时看来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但是后来他连续数年保持中国作家富豪榜前十的位置;
被称作“中国电竞第一人”的李晓峰,用他大名鼎鼎的游戏名字“SKY”横扫国际各大电竞赛事,让人们看到曾被认为是“藏污纳垢”之地的网吧游戏厅也能走出身披国旗为国争光的英雄;
更多选择继续留在学校的80后们,有人成为了最年轻的正厅级领导干部,有人成为最年轻的985高校教授,以80后为主力,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科研团队,将大飞机送上了天,将空间站送上了“天外天”。
也开始怀旧的80后
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奋斗,不一样的历史,一样的信念,从50年代到80年代,不过短短30年,社会环境虽已天翻地覆,但所谓代沟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可逾越,50后的前人栽树,为80后的后人乘凉,成长起来的80后亦将以一颗“前人”之心,再为后来之人栽树乘凉。
长时间被人贴上“年轻”标签的80后们在最近几年也开始主打怀旧牌了。80后的A在一次同学聚会后一起去KTV唱歌,翻遍了点歌单中的“港台流行”却怎么也找不到A最爱的那首张国荣的《我》,于是他叫来服务员帮他查,95后的服务生几秒钟就在“怀旧经典”中找到了,与之并列的还有《冰雨》、《铁血丹心》等80后经典曲目。
我就是我,是否还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80后在十几岁的时候,总是认为父母一代人不认识周杰伦、蔡依林,不会发短信,真是太落伍了。
如今很多95后、00后看到80后竟然还在听周杰伦、蔡依林,偶尔还要发短信,一样感叹80后真是太落伍了。
80后正无奈地同青春揖别,他们每日为眼下奔忙,为明日筹划的样子,一如他们的父母一代。
不得不承认,第一批80后到了今日,已经年近不惑,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年人了,大多数人已经成家并立业,被小朋友叫作哥哥姐姐心里会有一点小兴奋,被叫做叔叔阿姨也不会像前几年那样有任何触动。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的人们,如今已奔忙在生活和工作中,而正是这每日的奔忙,让他们延续着父辈的传奇。
激情散尽,唯有前行。
若真人生如旅,我愿一苇以航!
扛起生命两端的两代人
时间跨入2019,距离创作《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已经过去39年,几乎到了《二十年后再相会》中所畅想的“再过20年”的时代。
50后年逾花甲,有幸目睹自己曾经奋斗的“四化”目标,已然呈现在眼前。
80后已然而立,收起年少时不切实际的幻想,为眼前的理想而努力。跨过二十年,50后与80后带着自己强烈的时代印记再次相会。
H来自一个南方内陆省份典型的由30后、50后、80后和10后组成的四世同堂之家。在这同一个家庭中,有两代人在“北漂”,H硕士毕业进入事业单位,有了一份让老家人羡慕的“稳定”工作,2014年,H在距离家乡千里之外的北京成婚,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2016年,女儿出生了,女儿的诞生为整个家庭带来了幸福的同时也带来了烦恼,作为典型的双职工家庭,H夫妇俩每日除了早八晚六的工作时间外,还要不定期加班出差,女儿的照看就成了问题,而双方的父母60后的还未退休,50后退休了的还要照顾他们已年近90的30后父母。
于是,H家中多了一个特殊的“北漂”,H的爸爸——一个年过六旬的50后,作为知青返城30多年后再次离开家乡,到北京照顾孙辈,在H夫妇不忙的时候,还要抽时间回老家,帮助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起照顾年迈的父母,而80后的H从此也多了个任务,在每个长假,都要带着孩子回到南方老家,让爷爷奶奶享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也帮自己的父母缓解家庭的压力。
向北是对子女的爱,是未来,是希望;向南是对父母的孝,是过去,是责任。
连接起过去和未来的,是50后与80后,是北京到家乡的高铁,是满载的行李箱,他们共同见证了两代人扛起生命两端的“双城记”。
也有朋友问过“累吗?”
“还好,无论回北京还是回老家,心里都充满了期待。”H如是说。
一个80后与50后撑起的四世同堂之家
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而对于某个人,你是他的整个世界。狄更斯说,“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辉煌还在延续,或许一切又归于平淡,不管哪一代人,就像电影《芳华》中所言——
“他们的青春如同路人如炬,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唐闻佳
来源:综合自瞭望智库、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