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宵,故宫又要火了。
今晚,故宫博物院将举办“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这是94年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被较大规模点亮,而且,故宫博物院也是首次在晚间免费对预约公众开放。根据此前发布的公告,这一活动会重点邀请劳动模范、北京榜样、快递小哥、环卫工人、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消防指战员、公安干警等各界代表参加。
是的,免费——尽管在网上早有人叫嚣,“愿10万元求一名额”——但身为故宫的掌门人,单霁翔肯定不为所动。
因为,他太明白现代商业的玩法了——流量比10万现金重要多了。
官员、优秀学者、传统文化爱好者……2012年“入宫”的单霁翔,我们真的有必要了解一下!
2月17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亚布力论坛上给故宫“打广告”称:“两天后(元宵节),紫禁城将有史以来第一次开夜场”、“每隔5米一个红灯笼,在我们城墙上,300多个红灯笼串起一条红龙,把5个展馆连在一起,我们希望能够把紫禁城的一些古建筑打亮,举办上元节之夜。欢迎大家到故宫来,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将会在屋脊上演。”
事实上,这并不是故宫首次这么火爆。今年春节期间,故宫推出“紫禁城里过大年”活动,引发大量游客和市民前往故宫参观,门票早早一售而空;前几日北京降雪,有游客介绍,本来打算前往故宫看雪,但门票已经售完,而不得不转向天坛公园。
单霁翔在亚布力论坛上透露,2018年故宫的游客数量达到1700万人次。而资料显示,2010年,故宫游客数量为1200万人次,门票收入5亿元,2016年故宫游客数量增至1600万人次,门票收入6.5亿元。
在谈到故宫财务问题时,单霁翔回答说,故宫是收支两条线,参观者通过网上购票后,票款直接进入国库,“跟我们一分钱关系都没有”。而故宫的资金是需要编制科学的预算进行申请的,“不能多要,多要以后你执行率到不了,每年必须98%的执行率,所以我要科学预算、科学执行预算”。
单霁翔也很自豪,“我来那年(预算)是3.2亿,去年到了11.2亿,我们干的事多,国家给我们钱多”。
在回答“故宫的年收入有多少”的提问时,单霁翔直言,“国家文物局长一再嘱咐我,不要说你们文创产品卖了多少钱,因为别的博物馆压力太大”。“我们只能说,前年我们文创产业有15亿营业额”。
时间往回拨8年。2011年的故宫您还记得吗?那时的故宫,也经常上新闻,不过常常是因为闹出笑话。
当年,故宫丢失了数件珍宝,在北京公安局的帮助下追回。为表感谢,故宫制作了一面锦旗送给公安局,却不料,锦旗写错了一个字。
2012年年初,故宫正低潮。深陷失窃、会所、错字、拍卖、封口、瞒报、逃税等“十重门”。
2012年1月,单霁翔就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受命上任的单霁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一间间房屋走访、察看故宫。这一走就走了5个月,踏破布鞋20余双,他终于走遍故宫9000多间房屋。
史称600年只有两个人走遍所有的房子:一个是单霁翔;一个是他的秘书周高亮。
走完故宫9000多间房屋后,单霁翔内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做游客时,看到其他游客抽烟,并不觉得有什么异样;做了院长后,再看到其他游客抽烟,简直不能忍。
这一细节,让他惊觉:自己已把故宫放上心头,开始把这里当成家了。
2013年,单霁翔提出“开放区不允许有一片垃圾”。
起初,他看到垃圾,亲自弯腰去捡;砖石缝里有烟头,他就亲手去抠。一年,他捡的烟头就有1000多个!
“我想把这当成家,有一种想呵护每一个角落的冲动。”弯腰俯身,是下属对单霁翔最鲜明的印象。
他要求一片垃圾落地后,两分钟内必须有人清扫掉,所有“犄角旮旯”,干干净净。久而久之,由于地面十分整洁,游客也不忍心扔了。
同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单霁翔宣布:故宫禁烟。
当时有人发文质疑,无烟故宫纯属“单相思”,每天数以万计的观众,还有博物院内的400多号烟民,偷摸抽两口,谁还能发现?对外做安检,对内搞严查,这事儿还真的被单霁翔做成了,而且在后来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里还有这样一个段子,一位文物修复师犯了烟瘾,一边抱怨着“也不让我抽根烟”,一边认命地骑着车,穿过重重宫墙,到宫外去抽两口。
2014年,单霁翔又提出“屋顶不能有草”。
飞鸟或大风将草籽带到房顶,草生命力很强,生长过程中会拱瓦,瓦松动了,就会漏雨,导致木头糟朽,木结构的古建筑就得大修。“我们做到了。从高处往下看,紫禁城的屋顶没有一根草”,单霁翔自信的说。
整顿好垃圾,单霁翔搞起了“收复失地”工作。第一步,拆除破坏景观和谐的临时建筑;第二步,把占用古建筑办公的单位请走;还有接下来的第三步——清理宫墙之内的私家车。
故宫有1500多名工作人员,每天800多辆私家车停在宫墙内。通通停到外面去,他自己的车也不例外。
2013年4月,法国总统奥朗德的车辆,按照故宫要求停在了午门前,步行参观,自此以后,所有国宾都再无例外。
当年10月,印度总理参观故宫,因为年事已高,有关部门希望故宫破例一次,让其乘车进入,未获同意,最后采取折衷方案:换乘电瓶车,才进入了故宫大门。
2015年1月,历经数次限流失败后,故宫再次提出要限流。计划将每日接待客流上限定为8万人次。单霁翔专门召开了一次发布会征求意见,冲着镜头,单霁翔“打报告”上春晚,呼吁观众避高峰。他不忘嘱咐:“先把这段播出去啊。”有媒体问,“为什么不采取提高票价分流的措施?”单霁翔说:“提高票价阻挡的是低收入人群进入故宫,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单霁翔决不打无准备之仗,他做了两件事:第一、用大屏幕滚动更新余票数量。第二、开设了32个售票口,这是全世界售票窗口最多的博物馆。他的目标是:让每个游客5分钟内买上票。
此后,随着一栋栋古建筑被修好,故宫的开放区从过去的30%,增加到2015年的60%,2017年达到了80%。几年前,单霁翔趁着开会前,特意跑到台下问记者。“萌,是什么意思?”大家乐了。
单霁翔担任故宫“掌门人”期间,故宫博物院通过花式卖萌吸人眼球。印象中严肃的历史人物,雍正帝、鳌拜等集体卖萌;幽默搞笑的崇祯帝生平故事,其实竟然是销售广告。故宫还发了一组历史人物图,李清照抛媚眼比剪刀手,康熙戴眼镜手拿玫瑰,摆出花朵等经典自拍姿势,完全颠覆传统观念。
2016年故宫文创销售额已超过10亿元,到2017年底,文创产品已经突破了一万种。2016年、2017年,故宫的教育活动都是2.5万场。
单霁翔最为人熟知的另一个身份是网红段子手。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作为故宫掌门人的他教大家如何应付领导视察。
当年乾隆在自己85岁退位时给自己刻了一枚全世界最大的印章,存放在地下库房里。但因为设施老旧,保管不善,印壳裂了。恰巧这时领导要来视察,单院长灵机一动,把保管妥善的文物收起来不拿出展示,反而带领导去地下室看这枚坏掉的印章。
领导:“这印壳怎么坏了呢?”
单院长:“地下库房是80年代修建的,缺经费保管呐!”
领导:“那需要多少钱呢?”
单院长:“4个亿。但故宫有90万件文物,分摊下来就不算多了。”
领导:“只要保管好文物,4个亿一点都不多。”
后来在报告中,领导还批示:“上对祖先,下对子孙,我们这代人要负责,要把这件事在当代做了。”
之后迎接领导视察,单霁翔总是反其道而行之,带着大家去故宫里最不好的地方,荒草萋萋,霉味扑鼻,唤起大家保护国家文物的责任心,此招“屡屡得逞”。
在单霁翔的掌舵下,一直板着脸的故宫“萌”起来了。
他说:“我不懂时尚,也不懂新鲜词汇,但将故宫文化数字化可千万不能落伍!”每一次尝试,单霁翔都身兼导购和售后多职:
“别买我们的行李牌,太漂亮了,用一次准丢。”
“戴着朝珠耳机玩手机,有当皇帝的感觉,但是皇帝可没手机玩。”
“这幅画,乾隆皇帝画得不怎么好,不过马画得好,我们就把皇帝甩了,把马拿出来做水果叉,结果有人说我们对动物不尊重,我们就改成把叉子放进箭筒里,让马驮着了。”
在这些年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故宫变得“立体”了,更加“有血有肉”了,八方赞誉纷至沓来。然而,单霁翔却依旧清醒:“媒体老报道我们那些可爱的东西,说故宫从高大上到亲民了,其实我特别担忧,担心用力过猛。”
“文物在说话,要叫文物更多的说话,要叫文物和更多的世代对话。”单霁翔知道,故宫文化要传承,必须要敢于把自己“打开”。
以前故宫大门紧锁,很少和外界交流,如今,单霁翔经常请媒体合作报道,有提出意见批评的,他还会专门写感谢信。
当人们对故宫越来越了解之后,曾经的误解和成见慢慢消除,取而代之的,是对这座宝库日益增强的“主人翁”意识。
无论是《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之后,从全国各地飞来的几万封申请加入文物修复工作的简历,还是人们在网络上对“故宫”的热情讨论,单霁翔都知道,故宫,变得越来越好。
在《朗读者》上,他朗诵了一首《至大无外》:
“紫,是古人心目中的王者之星,
紫微,来自天上。
禁,是权利,来自于人,也施之于人。
城,是这一片连绵殿宇,
在大地上的辉煌建设。”
人们都说,单霁翔是故宫的“掌门人”,但他说,自己只是故宫的“看门人”。
“要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在节目《朗读者》中,人们记住了这个眼神坚定的男人──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编辑:金婉霞责任编辑:樊丽萍
来源:综合自人民日报、拾文化、北京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