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表队在国际数学竞赛中又一次失利。
本月25日,2019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闭幕,成绩随之揭晓:美国代表队获三块金牌,俄罗斯代表队获两块金牌,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以及波兰代表队各获得一块金牌。中国代表队排名第六,选手最好成绩为第15名。
比赛成绩公布后,掀起轩然大波。由于中国队在过去五年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都未获冠军,不少人由此断言:在国际数学竞赛上的“铩羽”和主管部门取消学科竞赛与升学优惠挂钩的政策有关。
个中逻辑是:受政策影响,奥数热降温,原先的“全民奥数”基础不再,所以中国代表队参加国际数学竞赛的成绩逐年倒退。甚至更有人放话称,这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与圈外一片哗然、忧心忡忡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数学界以及数学竞赛圈内则风平浪静。
今天,多位来自数学界、数学教育界的专家接受本报采访时直言:竞赛本来就应该回归少部分有兴趣又有天赋的学生的“游戏”,原本的“举国奥数”才不正常。而且,此次罗马尼亚大师赛只有六名选手参赛,样本太小,根本不能说明问题。
据最新消息,新一轮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即第60届IMO中国国家队集训本周六将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启动,首轮将从全国各地的60位集训队员中选拔出10到15名学生,随后将在上海进行第二轮选拔,最终有六位集训队员代表中国国家队出征第60届IMO。此次上海有九名学生参加集训队首轮选拔。
“谈不上惨败”,不宜对比赛结果过度解读
根据此次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的比赛结果,美国队获得117分排名第一,韩国队和塞维利亚队以107分排名第二,而中国队总分为101分,排名第六。
谈及这样的“战况”,国内的数学竞赛圈保持着一贯的克制和冷静。
“其实,从一两次数学竞赛的结果,很难分析出数学教育存在什么问题。”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教练、某高校数学系教授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数学竞赛和任何竞赛一样,现场可能发生各种情况,“我们数学竞赛界内部会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我们在国际数学竞赛中的一些失误,但这个比赛的结果其实还可以,谈不上惨败。”在他看来,仅凭一个比赛的结果就断言是因为某种原因造成的,太过牵强。
以此次比赛公布的各参赛队个人名次为例。中国队排在第15、16、18名的学生得分均为35分,摘得银牌,和排在第9名、摘得金牌的选手差距只有2分。而按照比赛的计分规则,每道题目满分为7分,选手之间2分的分差,其实连“一道题目”的差距都谈不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队此次参赛总体表现不俗。
“没有进步就是退步”,我国奥数水平略下降是事实
但是,这位奥数中国国家集训队教练也坦言,结合过去十年中国代表队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成绩,从一个更大的时间跨度来看,我们的奥数水平其实是在下降。
他个人分析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和人口有关。比较十年前每年高中毕业的人数和现在的高中毕业人数,即1990年左右出生的人数和2000年左右出生的人数就可发现,前者是后者的两倍甚至三倍。简单地说,“过去我们选拔基数大的优势,现在不复存在。”
他同时指出,在学生训练方面,我们的水平与10年前基本持平。“没有进步就意味着退步,因为相应的是美国、韩国等国家在奥数训练方面的进步。在同场考试时,我们的优势不再,甚至处于劣势”。
单从技术层面分析,韩国奥数竞赛选手的培训和选拔是“国家工程”,投入到选手训练、选拔方面的人力、物力已经远远超过我国。而中国从1980年教育部发文明确不再主办任何竞赛后,所有的学科竞赛目前都是由科协下属的民间学会主办。
美国奥数队近些年的抢眼表现,业界也有一则分析。从2013年开始,美国除了在更大范围内选拔选手、更重视数学奥林匹克国家代表队的选拔外,美国顶尖高中的人才培养质量原本就在中国之上。还有一位知情人士称,“自从罗博深担任美国奥数国家队总教练后,修改了选手的选拔规则,将原本必须是美国国籍的高中生才能参加选拔的规定,改为只要在美国上高中的学生就可以参加选拔。”在香港举行的第57届IMO中,美国队夺冠的六名队员,有两名就是持中国护照的队员。
比奥数竞赛名次更重要的,是保护一批拔尖人才对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比赛赢了就是没完没了的掌声鲜花和荣誉,输了就是“啪啪”的打脸声和一股脑的苛责——不论是对奥数选手,还是对奥数本身,这都并非理智的态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位业内人士坦言:奥数竞赛不需要外界太多的关注。况且,很多关注本身就夹杂着误解和偏见。
“我特别反对大家拿数学竞赛去和体育运动竞技项目比,那是天大的误解。”一位曾经带队出征过奥数竞赛的专家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一个职业运动员来说,在奥运会这样的世界级重大比赛上争金夺银,不仅代表国家荣誉,也是标识了个人职业生涯的高度,“但无论是这次的大师赛还是IMO,都是面向中学生的数学活动,不可能因为在这样的比赛中拿到金牌就意味着选手的学术生涯达到顶峰,他们还没有正式开启自己的学术生涯!”
此次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成绩公布后,除了客观看待比赛成绩,圈内的平静氛围,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参赛选手的呵护——是对一些未成年孩子的保护。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指出,多年来,参加国际奥赛的选手们一直承受着他们本不应该的承受的关注和压力。
“过去比赛拿金牌,大家都认为理所应当,说中国人数学本来就好;这两年没有拿金,那被直接被套上选手选拔机制不合理,或者中国数学教育退步、训练水平整体滑坡等莫须有的帽子,这对选手来说真的很不公平。”在他看来,所有有机会参赛的奥数队员,都是对数学有很大兴趣、较高天分且非常努力的学生,而比赛只是一个展现自己所学的平台而已。“参加奥数比赛拿牌不是最终目的,我们从事的是数学教育,首先要保护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什么必要因为一次比赛的成绩,为了区区一两分,去打击他们对数学的热情?!”
作者:姜澎 樊丽萍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张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