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今天,苏步青先生逝世,享年101岁。
苏步青先生,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微分几何、计算几何的研究和教学70余载,坚持教育与科研相结合,被誉为“东方国度上升起的灿烂数学明星”,是中国近代数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这位具有崇高师德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先后在浙江大学、复旦大学辛勤执鞭七十载,言传身教地实施素质教育。1983年他从复旦大学的教学岗位上退下来后,虽年逾八旬,仍连续三年亲自编写教材,为培训中学数学教师尽心竭力。他也曾为激励青少年奋发向上题词“为学应须毕生力,攀登贵在少年时”,培养了大批中国的数学栋梁,可谓桃李满天下。
近些年,“减负”一直是社会关注度极高的热点话题。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苏步青先生就曾专门撰文,谈过孩子的减负问题,这篇文章刊登于1995年11月15日《文汇报》第七版,时隔24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社会上要求减轻中小学生学习负担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一套旨在倡导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的《名师教你学习方法》丛书面世了。它的出版,不仅有利于中小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为广大教师和家长提供了一份好教材。
中小学教育,对于青少年学习智力的开发,理想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我对我的中学老师,总怀着一种无限感激的情感。记得在上高小和中学一、二年级时,我的兴趣在语文,酷爱诗文,阅读名著,而对数学则是和其他课程一样,没有特别的爱好。初中二年级时,教数学的杨老师,讲授数学课很有味道,那些枯燥乏味的数学公式、定理,一经他讲解,就变活了。他还特别提醒学生不要死记硬背,多一些独立思考。在他的影响下,我的学习兴趣逐渐从语文转向数学,并为日后从事数学教学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由于老师注重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也比较喜欢独立思考,学得比较主动、踏实。记得在中学学习时,为了证明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两直角这一定理,我根据老师的科学教导,举一反三,左右逢源,用大同小异的20种方法加以证明,并将结果写成论文,被陈列于当时浙江省举办的一个中学生作业展览会。如果仅仅局限于掌握一部分、一部分知识,也就不可能达到这种效果。我深深地感到,老师教授的学习方法,比具体传授某种知识更重要,更能指导自己一生的学习和创造。事实表明,我后来在数学研究中所以能取得一点成绩,与从小就注重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早期涉足钻研,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常言道,过河需要有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犹如借助通达彼岸的一座桥。在我以往与中学生的通信中了解到,一些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也想使自己的成绩拔群,然而总是难以实现。他们不服气,因为论努力的程度,并不亚于成绩好的同学。于是他们就责怪自己“笨”,不是读书的料子。我回函告诉他们,没有什么人是天生就聪明的,关键还在于后天的刻苦学习,在于掌握一套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我在1933年春节退居二线之后,决定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告诉年轻教师在授课时注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理解和思考问题的能力。1984年、1985年、1987年三次为上海部分中学教师举办讲座。一些听课的教师反映,我不仅传授具体的数学知识,还教给他们好的教学方法。对此,我感到自己举办讲座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几十年来,我主要从事高等数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十分关注中小学的教育。我认为,要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不能靠题海战术,而是要靠好的教材和善于教导的教师,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文革”前十几年,大学工作已够我忙的了,但我还是写书,向中学生介绍如何学好数学,有时还去中学做报告。我还主编一套上海市五年制的数学教材。现在,中、小学教育质量已有明显的提高,但是教学方法的改革还要继续抓好,让老师、家长更关注学习方法的传授,使学生学得主动、踏实,这样学习效果就会好些。我们组织重点中学教师编写此书,目的也就在于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愿《名师教你学习方法》系列丛书为提高中小学生学习质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苏步青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