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这两天正值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一年一度的“萱草文化节”,走进校园后,沿途尽是盛开的萱草花,叶子葱绿,花朵缤纷,美不胜收。
萱草发源于中国,其花似百合,叶似兰花,花叶秀美,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关于萱草的文化记载,最早始于《诗经》。《诗经·卫风·伯兮》记载:“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这里的谖草就是萱草。
但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萱草又不仅仅是一种花卉。
唐代以后认为,居室东房后部的“北堂”是家中主妇盥洗的地方,每当游子远行之前,他们会先在北堂种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自己的思念,忘却烦忧,因此这里也被称为“萱室”。可以说,萱草表达了深沉的母爱和游子的感恩之情,蕴含了忘忧、慈母、宜男等文化寓意,是名副其实的“母亲花”,更承载了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和家风意蕴。后来,萱草这个意象大量出现于诗词、绘画乃至瓷器之中。
掀开历史的藤蔓,包括陶潜、曹植、苏东坡在内的不少文人墨客曾以萱草作为表达内心体验的题材,其中赞美萱草、歌颂母亲、颂扬母爱的诗词居多。
比如,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此处表达的就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含义;
又比如,元朝诗人王冕曾写过一首《偶书》:“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全诗表达的则是作者对慈母的深情思念。
萱草品种繁多,观赏价值高,抗性强、管理粗放,位于国际公认的三大多年生花卉,即萱草、玉簪、鸢尾之首。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如今正广泛用于公园绿地、道路绿化、花镜建造、美丽乡村建设、家庭园艺、生态观光及水土保持等领域。
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对于萱草的研究已长达12年,目前这里是全国培育萱草品种最多的地方。据悉,学校已与行业20多家龙头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和实验室,而校内实习基地(植物园)占地面积60亩,拥有近2000平方米的温室,集教学实习、科研展示、新技术试验示范、创新创意功能为一体。2007年以来,学校引进、收集和选育的优良品种数量均位于全国前列,已收集了600余份萱草种质资源,通过杂交育种获得200余个新品系,其中有20余个被相关机构认定为新品种,为企业培育新品种十余个。
萱草的花期一般在每年的6至7月,这也是高校毕业生离校的时间,为了感召学生不忘母校培育之情、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焕发出强大的报国情怀,同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从2017年起特别将萱草的文化内涵与毕业感恩励志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萱草文化节”,目前这已经成为学校重要的校园文化品牌。
作者:朱颖婕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