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同济大学对外发布2019年本科招生方案,该校今年拟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4450人,各地计划招生数与往年基本持平。今年,同济大学面向全国首推十大特色试验班,以更好地构建“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和大类管理联动”人才培养新体系,促进“宽口径、重交叉、厚基础”拔尖人才的培养。
在继续保持和巩固原有土木、建筑等一批强势学科优势的同时,同济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加快培养一批新兴领域的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
作为全国获得“人工智能”专业首批建设资格的高校之一,同济大学“人工智能”专业自今年起招收第一批本科生。结合同济大学传统优势和未来发展,该新专业将围绕“智能”中心,以“感知”和“自主智能”为特色,重在人工智能理论、方法、技术的学习,并通过以机器人、无人车等为代表的自主装置与系统体现,为实现人类开发智能装置与系统、赋予机器智能的长久梦想而培养专业人才。
去年,同济大学新增的10个本科专业中多个专业与人工智能相关,包括智能建造、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去年12月,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成立,同时开启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高峰学科,以“人工智能+”赋予传统学科新的发展动能,培养具有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交叉应用能力的优秀人才。
作为适应当前“宽口径、厚基础”拔尖人才培养需求,进一步推进“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和大类管理联动”人才培养新体系构建的重要举措,同济大学今年本科招生以十大特色试验班为主体,它们分别是:5个工科试验班,涵盖“建筑城规景观与设计类”“土木与环境类”“智能交通与车辆类”“智能化制造类”“信息类”5个类别,以及医学试验班、理科试验班、经济管理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社会科学试验班各1个。其中,工科试验班(建筑城规景观与设计类)、经济管理试验班在部分未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以招收理科生为主,也招收少量文科生。
“同济大学正致力于培养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和专业精英,为此,学校在继续重视、巩固传统的专业教学的基础上,更加着力于培养有理想、有思想、有知识、有能力,能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式人才。”同济大学本科生院院长、招办主任黄一如教授说,近年来,同济大学在本科教育中大力加强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
黄一如介绍,这十大特色试验班的新生入校后,将由同济大学新生院统一进行教学管理和培养,在第一学年主要以通识教育和专业引导为主,实施学堂式管理。为充分满足同学们凭兴趣和特长进行专业选择、专业学习的意愿,第一学年末,试验班学生可基于个人兴趣和未来专业发展,申请选择所在试验班内或跨试验班的某一专业作为自己的主修专业。自大二起,学生开始进入各专业学院进行专业学习。同济大学为同学们设计了“主修专业/学位+学程/微专业(12至18学分)+辅修专业(30学分)/辅修学位(40学分)”的进阶式培养模式。
作为这一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先期探索,同济大学去年成立新生院(筹),对工科试验班480多名大一新生和少数民族预科班的46名预科新生实行统一培养和管理,在整合资源、创新管理机制体制、建设特色课程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特色探索,为该校今年推进全校范围的大类招生、培养与管理的联动改革进行了前期试验和尝试,积累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为进一步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同济大学将面向2019级大一新生全面实施“校聘导师制”,建立本科生全程化、全覆盖、个性化的学业指导机制,对大二及以上学生继续实行“院聘导师制”,完善“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位一体的全员育人制度,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在本科生的思想、专业、学业、职业规划等方面特有的指导与引领作用,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作为持续探索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同济大学今年将面向2019级新生开放分别以“加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学科交叉、国际合作与交流、创新创业、荣誉课程”等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新生在报到入学当日即可自愿报名申请。通过选拔,入学一周内即可进入自己感兴趣的相应实验区学习。
为更好地帮助广大考生及其家长全面了解同济大学有关招生、培养、就业等重要信息,为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提供咨询服务,同济大学将于6月23日上午8时30分至12时,在四平路校区举行面向上海地区考生的高考招生咨询活动。
作者:樊丽萍 黄艾娇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