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曲经久不衰、回响百年的毕业骊歌,唱不尽美好的同窗之谊,更传递给一代代的毕业生“问君此去几时回,来时莫徘徊”的温情。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上海交大师生在毕业季期间开展“青春为祖国歌唱”网络拉歌,唱响《送别》《我们都是追梦人》《上海交通大学校歌》。首次采用虚拟合唱团的新颖形式,呈现天南地北交大人同唱一首歌的画面,不同地方、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交大人,通过画面回传的方式,组成虚拟合唱团,共同歌唱对母校的感恩和对祖国的祝福。
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有近7000名毕业生,他们也曾五湖四海踏浪而来,现如今,天南地北潇洒而去。他们常念母校培育之恩和谆谆教诲,牢记“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不忘初心,矢志报国,建功新时代。
立德树人,培养“第一等人才”
东海之滨,天地交通。跨越三个世纪,上海交大因图强而生,历经风雨,传承不辍。
钱学森、吴文俊、徐光宪、王振义……一大批英才从这里走出。
上海交通大学的“大学”之道,承载了“储才兴邦”的建校理想,光耀了“当为第一等人才”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立德树人的鲜明导向不断强化,更让这座学府拥有了思源致远、天地交通的胸襟和气度。
交大校友李叔同的《送别》一曲是交大校园文化的象征。踏入交大校园,交大人开始逐梦之旅。梦想的道路上没有一马平川的坦途,交大人用踏实笃定的求学风貌,筑梦成真,毕业时,他们蓄势待发,成为人生新征程上的追梦人。
上海交大,因人才而盛。一百多年来年,三十万交大校友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作出贡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毕业生走出校门,他们或专心学术研究,科研报国;或为国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或扎根西部基层,践行理想,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爱国荣校,家国情怀”的红色精神一脉相承,已融入交大人的骨血,成为交大人的意志。
深情嘱托,做有梦、追梦之人
作为师长,上海交大党委书记姜斯宪对历届即将毕业的交大学子,曾满怀期许地寄语:作为交大学子,要有宽广的视野和胸怀,使自己成为具备跨文化理解、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国际化创新人才。要能够海纳百川、放眼全球,以“达则兼济天下”的胸襟和担当,“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正当青春的你们,既是祖国强盛的追梦者,也必将成为民族复兴的圆梦人!
校长林忠钦也曾以“三个坚守”勉励即将毕业的交大学生:第一,坚守首先要适应环境、扎根生长,每个人都要摆正自己的定位。第二,坚守关键要积蓄能量、厚积薄发。人的成长需要时间来积攒势能,沉淀智慧。第三,坚守就应当不忘初心,敢于追梦。林忠钦校长希望历届交大毕业生们在事业的起步期,要坚守磨砺之心,融入环境,尽快地实现转型升级;在成长期,则要坚守平常之心,蕴蓄能量,破土而出,成为被倚重的行家里手;在个人功成名就之时,最重要的是坚守追梦之心。
矢志奋斗,以实际成就报效祖国
“国之重器”世界最大绞吸挖泥船“新海旭”、人类登陆月背、中国首座深海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等都凝聚着交大人的智慧。
在交大校园里,从不乏午夜实验室忙碌的身影,从不乏图书馆里伴着着闭馆音乐整理物品的人群,从不乏清晨思源湖畔练习口语的声音……奋斗的青春无悔,有梦想的人终将学有所得:一个个数据,一篇篇论文,一串串代码,一份份世界名校录取通知书。一曲《我们都是追梦人》唱出毕业学子的心声,本科四年,1460天,交大人用每一分每一秒踏踏实实的努力,追光不止,热爱不停,毕业是结束,更是开始,在追梦道路上,他们千山万水奔向天地跑道,你追我赶风起云涌春潮。
时刻牢记“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一代代交大毕业生曾立下这样的志愿: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建功新时代!正如《上海交通大学校歌》所唱,宏图在胸,重任在肩,他们身体力行,取得成就,优秀论文聚焦学术最前沿,不忘赤子之心,不负交大之名。
纵是离别,亦有祝福万千
“今天你们就要大学毕业了。我心里唱着送别的歌,和大家分享我跌宕的心情。”上海交通大学乔中东教授以一首自己填词的《春光好》,抒发自己以广大毕业生为荣的情感:思源梦,状元桥,凯旋谣。学子别离皆得意,要飞高。破障登攀踏浪,指点江山英豪。挥斥方遒传喜报,看天骄。去日迢迢,前路漫漫,愿毕业生们不坠凌云之志,勇于担当时代重任!
上海交大校团委辅导员、中美物流研究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池松恒鼓励大家要有自己的梦想:小时候想坐着大飞机环游世界,大一点想博古通今学会所有知识。那么现在,我想是时候把我们的个人梦想,同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联系起来,共同构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了。
“时光荏苒,转眼间四年已逝,我们就要毕业”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交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李若楠饱含深情诉说着对母校的不舍:“就要离开这个让我哭让我笑,让我喜让我傲的校园。心中难舍只好化作一句句感谢:感谢交大,给予我自由翱翔的舞台;感谢师长,助我努力拼搏的勇气;感恩亲友,给我勇往直前的依靠。”
人文学院本科生唐功林十分感激母校对自己的培养:在交大的四年塑造了我的思维,开拓了我的视野,使我得以成长成熟。在毕业之时,唯有道不尽的感谢:感谢上海交通大学提供的宽广舞台,给了我自由探索的可能;感谢博学与智慧的老师们,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为我指引方向;感谢多才多艺的同学们,丰富了我大学期间的生活。
校歌的旋律则让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张佳宇回想起了入学典礼上的激动一幕:当我听到校歌旋律的时候,不由自主地热泪盈眶了。那时候我以为这只是因为终于踏进梦想学府的激动,但后来我发现这更是来源于那种承载于旋律和歌词之中的厚重的责任和力量的震撼。这种责任和力量,回响在时空中,流淌在每个人交大人的血液中。
>>>链接:师生感言:
乔忠东——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今天我心里唱着送别的歌,心情跌宕。
首先是激动,这是高兴的激动。同学们圆满地完成了四年的大学学习,迈向新的征程,哪一个老师心情能够平静呢。
其次是感恩。交大的校训是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我也希望大家要永远记住这个校训。要感恩父母对我们的养育,要感恩学校对我们的培养,更要感恩让大家在一个富足、温暖、向上的环境中用知识充实了你们的大脑,丰富了你们的学识。
第三是祝愿。祝愿所有的毕业生,今后的路越走越宽广,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我想用我刚刚填的一首《春光好》的词,表达我今天的心情:
思源梦,状元桥,凯旋谣。
学子别离皆得意,要飞高。
破障登攀踏浪,指点江山英豪。
挥斥方遒传喜报,看天骄。
同学们,你们就是天娇,你们就是交大的骄傲!
李若楠——上海交通大学2019届本科毕业生、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时光荏苒,转眼就要毕业,就要离开这个让我哭,让我笑,让我喜欢和留恋的校园。心中难舍,更是感谢:感谢交大,给予我自由翱翔的舞台,感谢师长,给我努力拼搏的勇气,感恩亲友,给我勇往直前的依靠。
毕业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是新旅程的开始。奋斗新时代,筑梦新征程,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唐功林——上海交通大学2019届本科毕业生
作为2019届毕业生,在交大的四年,塑造了我的思维,开拓了我的视野。在毕业季,唯有道不尽的感谢。首先要感谢上海交通大学提供的宽广舞台,给了我自由探索的可能。然后很感谢博学与智慧的老师们,是他们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为我指引方向。其次还要感谢多才多艺的同学们,是他们丰富了我大学期间的生活。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到祖国需要的地方,迎风破浪,勇往直前,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己之力。
池松恒——上海交大2018级硕士研究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小时候是想坐着大飞机环游世界,大一点想博古通今学会所有知识。那么现在,我希望把个人梦想,同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联系起来,共同构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当今的中国,正昂首阔步地走在伟大复兴的光明大路上。而我们青年一代,在追梦的征途中,无论是继续求学或是走上工作岗位,都将像习总书记号召的那样,脚踏实地往前走,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宏图伟业放在心里,把责任重担挑在肩上,用不懈奋斗在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宏伟征程中实现属于我们的人生价值。我也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们每一个人渺小的梦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诗篇,都必将在一代代的接续奋斗中变为现实。
张佳宇——上海交通大学2017级本科生
记得在两年之前的开学典礼上,当我听到校歌旋律的时候,不由自主地热泪盈眶了。那时候我以为这只是因为终于踏进梦想学府的激动,但后来我发现这更是来源于那种承载于旋律和歌词之中的厚重的责任和力量的震撼。这种责任和力量,回响在时空中,流淌在每个交大人的血液之中。
从建校之初到现在,一代代的交大人都心怀“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责任”的信念和抱负,以饮水思源为指引,以爱国荣校为理想,始终与祖国同向同行,这些精神都融入了校歌之中,成为了每个交大人的人生旋律。
每一次重温校歌,我都由衷地感觉到鼓舞:身为交大人的我,也定要在这旋律的指引下,心怀宏图重任,自强奋发。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