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强化体育锻炼”被写入《意见》,明确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开展好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学校体育成为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
上海市历来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十三五”以来,上海市全面深入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在体育课程改革方面,在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的基础上,着力提升体育课教育教学质量,深入系统实施“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大学个性化”体育课程改革,同时,强化学校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体系;
在课外体育发展方面,坚持面向人人,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赛事活动,完善学生阳光体育三级联赛机制,加强区域性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中心、示范性学校体育社团的建设;在校园体育项目发展方面,以发展校园足球为契机,打通大中小学的体制障碍,建立以高校为引领的大中小学一条龙的项目发展联盟,构建完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集体球类项、基础项目和新兴项目、传统体育项目协调发展的学校体育课余训练体系;
在提升体育后备人才质量方面,实施上海市体教结合促进计划,加强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建设,建设常设性的市级学生运动项目训练基地,加强市级学生运动队建设;在体育素养评价方面,发布了全国首部面向普通学生的青少年运动等级技能标准,涵盖了乒乓球等11个项目。
总体而言,上海市大中小一体化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系统实施,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赛事活动体系基本构建形成,各类校园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学校体育在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及格率,优良率等指标上实现稳步回升。
2018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为96.9%,优良率为46.4%,且上报数据与教育部抽查复核一致率一直居于全国前列。
今年3月召开的上海市教育大会部署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着力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学校体育的现代化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大会强调,学校体育要保质保量开展起来,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引导学生把体育锻炼当作终身生活方式,上海市学校体育现代化也将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首先,上海市将继续巩固课程的基础性育人作用,继续推进大中小一体化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推进绝大多数的小学和初中开设7种以上的体育运动项目,高中阶段学校至少开设8种以上的体育运动项目,进一步基于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个人特长等情况,不断扩大学生的自由选择权。
第二,坚持面向人人,引导学生广泛参与体育运动。通过布置体育家庭作业,搭建普及与提高的赛事活动平台等途径,确保绝大多数中小学生的年运动时间不低于365小时,其中,高中阶段的学生在专门项目上的年运动时间不少于180小时,从而形成1-2项体育技能特长。
第三,做好学生体育素养评价工作,开展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测试,使普通学生能够通过测试了解自己已经达到的运动水平,引导学生主动锻炼,提高技能,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
第四,强化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和育人体系建设。在全市中小学体育特色普遍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健全形成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的体育项目布局结构,衔接有序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完善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不断强化中小学体育特色,以项目组成“一条龙”布局单位,在课程、师资、场地、科研及评价等方面,形成相关项目的高品质、系统性供给。
为了做好上述工作,上海市还将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的体制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配齐配足体育教师并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完善教师及教练员工作量核算、薪酬待遇及职称发展办法,加强学校体育场地综合开发建设,建立经费长效投入保障机制,完善风险防范机制,不断优化学校体育的发展环境。
作者:张端鸿(同济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