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考生被北京大学退档事件,迎来新结局:北京大学今天发表声明,称“退档处理过程存在不合规之处,招生办公室的退档理由不成立。招生委员会决定按程序申请补录已退档的2位考生。”
根据此前媒体发布的信息,其中一位被退档的考生为河南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赵某某。且在北大今天发布补录的消息之前,赵某某已经开始复读,插班于该校一个高三班级。
所以站在眼下这个时间节点,复盘整个北大退档事件全过程,我们首先应该为这位考生赵某某送上迟到的祝贺——北大的大门,最终还是向其敞开。
赵某某是幸运的。毕竟,如此折腾的招录经历是罕见的:在经历了发生在北大招办-河南省招办之间三个回合的投档、退档,且本人都已经决定不“挣扎”之后,北大招生委员会专门为此事件成立了工作组,召开了专题会议,驳回了之前的决定。
在这一出现“翻转”结局的事件中,或许媒体的适时监督,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推动北大方面重视这一事件,并及时采取相关补救措施。
正如北大在情况说明中所言,学校在完成退档手续后,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向北京大学投出“国家专项计划”理工类第二志愿2人(考分均为671分)档案,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予以录取,由此完成2019年在河南省的“国家专项计划”招生工作。
简单地说,之前投档的填报北大为第一志愿但分数相对较低的两位考生(第7名542分,和第8名536分)已经被退档,北大录取了第二志愿而考分较高(671分)的两位考生,由此完成了在河南的“国家专项计划”招生。
目前,对于此次招录工作,北京大学已经明确表示:学校诚恳接受社会监督和批评,认真总结反思,汲取教训,立查立改,进一步完善录取工作制度和程序。
真心希望,北大能真正从此案中汲取教训,并形成更加完善的招生制度安排,进一步捍卫招生制度的公平。
实际上,在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中,我们曾经听说过很多美谈和佳话。比如,有的世界一流名校专门会拿出一定的招生计划,去录取一些家庭贫困但学业相对优秀的学生。为什么名校要这么做,有的招生官曾经做出让人心悦诚服的解释:因为这些学生拥有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在先天拥有的硬件条件和资源相对局限的情况下,他们在学业上即便要和普通学生取得差不多的成绩,付出的努力要多得多,所以可以评价为优秀,被名校录取。
实际上,当初教育部之所以推出“国家专项计划”,为生在贫苦地区的学生开辟这样一个招生通道,也是希望能够有更多如此“美丽的故事”发生,在制度层面进行调节,从总体上捍卫招生公平。
从目前很多国际上的排名以及各种指标来衡量,北京大学已经当之无愧、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之列。不过,世界一流不仅是美名、是荣誉,也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要更有担当。
北京大学历来不缺高分生,也不缺学霸,正如很多人所言,真正的一流学府,应该是帮助更多的人成为更优秀的人。捍卫考试公平、用好招生自主权,不是简单地招分,而是真正去招人——相信经过这一退档事件后,北大在今后的招生工作中会更加成熟,交出更让人满意的答卷。
作者:樊丽萍
编辑:樊丽萍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