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种子要长成参天大树,在生长的每个关键时期,都需要足够的养分。
一个孩子从牙牙学语到成为国之栋梁,在青少年这个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学校的课堂教学如何在青少年心中埋下一颗“中国心”,做到“精准滴灌”幼苗?上海已经开始破题——
10月14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辉煌七十年 奋进新时代”上海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观摩活动中,围绕“我和我的祖国”这一主题,来自华东师大附属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的不同学段学生,各自迎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五堂课,堂堂精彩;每堂课幕后的故事,更引人深思。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执教这五堂课的老师来自本市不同学段和学校,过去一个多月中,这群老师组成同一个备课组。“人生第一次,幼儿园老师和大学老师一起备课”“这样的经历,简直是一次教学生涯的涅槃”……他们中的许多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这支由沪上大中小幼教师共同组成的备课小组,发出了一个信号:破除不同学段间的物理空间阻隔,共筑一道思政教育“屏障”,上海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已从先前的顶层设计迈入具体实施阶段。
幼儿园孩子的欢呼和小学生的眼泪,让老师深受触动
爱国不需要理由,但在学校的课堂上,如何给5岁、10岁、15岁、18岁及20岁出头等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同上一堂课,讲好爱国这个永恒的主题?在现场教学观摩活动中,课堂上很多细节让人暖心、难忘。
▲中国福利会幼儿园教师宋志文进行幼儿园组教学展示
“孩子们,你们第一次看到五星红旗是在哪里?”面对着十来个5岁的孩子,来自中国福利会幼儿园的宋志文老师开讲了。与其说这是一堂课,不如说这是一场契合孩子兴趣的“抢答”游戏:从今年国庆黄金周四处飘扬的五星红旗,到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再到中国女排夺冠时升起的五星红旗……“爱五星红旗就是爱祖国!”课程末了,孩子们的欢呼声久久不散。
如果说在学龄前儿童心中播撒爱国的种子,侧重的是情感认知,那么小学、中学、大学的思政课堂,重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面对同一个教育目标,不同学段教师展开了一场循序渐进的“接力式授课”。
▲浦东教育学院附属小学教师赵萍进行小学组教学展示
浦东教育学院附属小学赵萍老师的课以今年天安门国庆阅兵式作为“引子”,让小学生们回忆电视实况转播中那些令人难忘的画面。坐在教室第一排的一位男生,指着阅兵式空中方阵兴奋地说:“新中国刚成立时,我们的飞机不够;如今,我们的飞机再也不用飞两遍了!”伴随话音落下的,竟是孩子脸庞两行激动的泪水。
这一幕,让赵萍直呼“没想到”:“孩子是发自内心的感动,他真正懂得了这段历史。这一代学生的知识面,远比我们教师预想得更宽广。”这份“突发的意外”让她深受触动:呵护好孩子心中的拳拳爱国心,客观上要求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协同作战”,完成好教学接力。
▲兰生复旦中学教师盛利铭进行初中组教学展示
随着兰生复旦中学的盛利铭老师、华东师大第一附属中学的陈明青老师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姚晓娜老师分别走上讲台,课堂上的理性味、思辨味渐渐浓郁起来。
▲华东师大第一附属中学教师陈明青进行高中组教学展示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希望中国好吗?”这是初中课堂上,学生所面对的“爱国三问”;而在高中课堂,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思考“如何做好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和建设者”;到了大学课堂,青年学子对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理解则进一步深化为对民族精神、国家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全面把握,由此逐渐培养起理性的爱国精神。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姚晓娜进行高校组教学展示
从“背靠背”备课到“瞻前顾后”,一体化迈出新步伐
无论是此次授课的五位老师,还是现场观摩的教育界专家,大家的想法高度一致: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是核心。
事实上,此次上海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观摩活动的启动,也标志着上海在健全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培育机制、做强一体化教研平台方面迈出全新步伐。
“过去,不同学段的思政课老师鲜有机会聚在一起研讨业务。而这一次,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老师真的坐在一起备课了。阅兵式的教案用在哪个学段的课堂上更好?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具体讲些什么?刚开始的讨论相当激烈,后来甚至是激烈争论。”陈明青回忆起五人一起备课的场景,感慨万千。她说,老师们真正体会到“一体化”机制的重要,是在彼此一番激烈的“争吵”之后。
据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建新观察,上海在过去十年一直在持续推进德育一体化工作,已形成较好的基础,但由于不同学段之间物理空间的阻隔,同样是上思政课,大中小学老师“各管一段”的现象仍然存在。“过去,大家基本是‘背靠背’,各自只管讲好自己这一段;现在,思政课老师们开始‘瞻前顾后’——不仅要把自己的课上好,还会观照上、下学段老师的教学内容。”
引入最先进手段和技术,为思政教师实训搭建新平台
“大学拥有相对丰富的教研资源,让这些优质资源下沉,帮助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真正实现大中小思政课之间的相互衔接,这是‘一体化’的关键。”王建新透露,作为培养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摇篮”,华东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目前已与虹口、普陀、徐汇、奉贤、崇明等区结对共建,就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推进高校“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进中小学、开展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等开展合作。
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以“马学科”的优质发展支撑思政课教学,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本市已出台专项行动计划,每年投入近1亿元,支持高校马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位点建设。
下一步,华东师大还将引入虚拟现实(VR)实训等最先进的教师培训手段和技术,为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培育机制搭建全新平台。
作者:樊丽萍 图:李立基
编辑:沈湫莎 樊丽萍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