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研制的首台4500米级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作业系统“海马号”,2014年4月22日在南海完成海上试验,并通过海上验收。
今年10月至11月,中国科学院苏纪兰、陈大可院士,以及中国工程院潘德炉、李家彪、金翔龙等五位院士,齐齐走上讲台,为中国海洋事业发声,为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的青年学子带来一系列高水平讲座。他们用科学报国的亲身经历,培育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行业报国情怀,鼓励学生立志用奋斗的青春助力我国的海洋强国建设。讲座聚焦海洋科学与技术领域,共同探讨学术前沿,纵论海洋科学发展。
▲南极松萝:枝状地衣,采集自南极长城站周边,能够耐受零下130°C的严寒、60°C的高温,以及过量的核辐射和紫外线辐射,生长速度在0.1毫米以下。
“一个岛长在哪里”“大陆架如何划界”“深海勘探发现了啥” ……桩桩件件海洋科研成果,无一不牢牢守住了国家的核心利益,并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打下充足的底气。
今天晚上,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家彪,以《海洋科学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机遇与挑战》为题,讲述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海洋发展和全球治理战略的热点,探讨如何在全球国际治理的新格局中谋求主动,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五位院士齐站台:讲述学科发展,培育学科志趣,激发学习热情
为加强学生对海洋科学专业的认识,鼓励学生树立行业理想,培育海洋报国情怀,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在学院成立周年之际,推出“院·望”院士系列讲座,聚焦海洋科学与技术领域,共同探讨学术前沿,纵论海洋科学发展。
第一讲由苏纪兰院士带来题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下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的报告。第二讲由潘德炉院士主讲以《卫星海洋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为题,阐述了海洋遥感应用技术的新进展与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三讲是陈大可院士《物理海洋学的前世今生》的报告,他勉励同学们能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从事海洋科学研究,争取做出原创性、开拓性的贡献。第四场讲座由金翔龙院士报告,他以《海洋开发与海上丝绸之路》为题,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详尽阐述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建设海洋强国之间的战略关系。
▲万米海水:中国科学院探索1号TS-03航次于2017年3月在挑战者深渊通过原位实验号着陆器YW-11潜次获得,深度10900±2米。
今晚的讲座为“院·望”院士系列学术讲座收尾之讲,展示了多种海洋科学考察中的收获以及学院科研团队研究成果。包括蛟龙号2014年采集于西南印度洋龙旂热液区的热液烟囱体、中国科学院探索1号TS-03航次于2017年在挑战者深渊通过原位实验号着陆器YW-11潜次获得的万米海水、距今2.5亿年早三叠纪古海洋的裂齿鱼、前寒武纪形成的叠层石、笔石动物的化石、采集自南极长城站周边的南极松萝等珍稀物品,还有制作于来自南海、西太平洋或南大洋1000米以下水深的泡沫塑料压缩杯,以及学院海洋技术团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海马-4500”ROV,它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台4500米级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作业系统,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下潜深度最大、国产化率最高的无人遥控潜水器系统。
硕士研究生邱瑾说:“通过这一系列讲座,我们可以和学术大师面对面零距离交流,对新时代海洋的未来发展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很幸运能够加入海洋这项崇高的、令人振奋的事业中,希望自己未来能够为海洋事业做出贡献!”
赵旻博士感慨:“入学伊始就有幸聆听了‘院?望’系列讲座,各位院士对海洋不同方面的演讲使我对海洋的兴趣更加浓厚,也开拓了我看问题的思维模式,使我对今后要研究的内容有了更深层、更全面的理解,受益匪浅!”
▲热液烟囱体:蛟龙号2014年采集于西南印度洋龙旂热液区,喷口温度最高360℃,从其外表层分离出超嗜热古菌。
开启行业初认知:院长担首任班主任,全员导师制合力育才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第一课,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周朦院长担任海洋学院2019级本科生首任班主任,身体力行,做好学科教育。他为全体新生带来主题为“南极海、磷虾与反转气候”的第一课。周朦谈了他心中“海洋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并以自己在南大洋科考的经历告诉同学们,做一名海洋科学家是辛苦的,但更是幸运的。希望同学们能够立志于解决世界难题,为人类的海洋事业做出贡献。
此外,全员导师制通过项目引领,突出实效,打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合力育人体系。海洋学院对本科生落实以项目为牵引的全覆盖导师制。结合学生个人专业兴趣双向选配学术导师,一年级即进入导师专业实验室进行实验与实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与自己专业兴趣点契合的发展方向。上个月,学院举办2019级本科生欢迎会系列活动。导师介绍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各个学科方向的专业老师对自己的履历、研究方向等内容作了简要介绍,增进了同学们对学院不同学科方向教师的了解,为后续双选工作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11月6日,“筑梦新起点 逐梦新征程”的专题党课上,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巍从国家发展与海洋战略、交大海洋学科规划以及个人定位三个方面展开,带领大家回顾国家光辉发展历史,了解“海洋强国”战略规划、交大海洋学科布局和海洋学院建设发展目标,希望大家能够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发展轨迹相对应,勇于承担使命,担当重任,立志为建设海洋强国做贡献。
▲笔石:笔石动物的化石,由于其保存状态使其压扁成了碳质薄膜,书写时很像铅笔在岩石层上书写的痕迹,因此被科学家叫做笔石。
实践活动探索行业前沿,鼓励引导学生就业方向
为了鼓励和引导毕业生赴海洋学科重点区域和重点单位就业和发展,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前沿发展,海洋学院组织了“心系海洋,走向蔚蓝”学生实践团队。7月23日-7月25日,实践团队的8名硕博学生由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许艳带领,赴青岛开展就业实践活动。
青岛地区汇聚了国内一批具有较强优势的海洋科技力量,这些单位为我国海洋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团队在三天里走访调研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近距离接触海洋学科前沿领域。同学们亲身感受了海洋科学研究的魅力,收获了海洋领域内不同学科方向的知识,并且和行业内优秀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地交流讨论。对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历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了解到了很多海洋科学目前的研究方向和热点,感受到了国家对于海洋科学领域人才的渴求,最重要的是,此次实践经历将激励同学们更好投身海洋科学研究的广阔事业。
2017级博士生苏志强表示,新时代的中国以强有力的势态,正在向世界展现成为海洋强国的决心。作为当代海洋科学学生,顺应时代潮流,努力学习海洋科学知识,为祖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实现人生价值最有意义的选择。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青年学子要坚持将个人的发展与学校发展和民族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海洋学院也谨记初心与使命,扎根行业学习,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海洋科学与技术学科,培育一流学科人才,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实施贡献力量。
作者:卢思语 王辰轩 储舒婷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