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84岁南非老太太,
拿羽毛就着颜料,
在宝马车、飞机、鞋子……
毫无章法地在涂画着,
直线、三角形、菱形…
想到什么来什么。
她是第一位为宝马画艺术车的非洲女画家,
参加过这项艺术活动的艺术家,
还有安迪·沃霍尔、
大卫·霍克尼等世界著名艺术家。
除了车,
她也曾把自己的画,
画到英国航空的飞机上。
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
但凡艺术界赫赫有名的展览,
几乎都有她的身影。
50岁前,她是非洲部落籍籍无名的农妇,
而现在,她是享誉全球的艺术家,
Esther Mahlangu。
马兰古已有84岁高龄
本该是在家享清福的时候了
但她却一直坚持身穿民族服饰
在世界各地环游画画
“I don’t want my culture die.”
“我不想让我的文化消逝。”
1935年,Mahlangu出生在南非一个小城镇,
直到50岁前,
都未曾离开部落。
如果说她有美术老师的话,
或许只有母亲和祖母算得上。
10岁那年,Mahlangu第一次拿起羽毛,
看着妈妈和祖母在画画,
按捺不住好奇的她,
趁她们休息时也像模像样地往墙上画,
被母亲发现时,
她得到了一顿责骂。
尽管被骂,
她却毫不在意,
依旧趁她们不注意时不停地画,
每天不断地重复被骂、再画……
终于,
她得到了房子后面
一个角落的装饰区。
彼时的她压根就没想过,
有一天她能成为南非文化大使,
带着自己独特的艺术,
在全世界的观众眼前展现。
她生长的这个部落属于恩德贝勒人,
他们热爱色彩,
喜欢穿着色彩鲜艳的纺织品
头戴着用小珠子编织的发带
用金镯子装饰在脖子、手腕和脚踝上
除了独特的服饰风格
他们对“美”的追求
更是遍布其生活的每一部分
村里的墙面上遍布着
几何撞色图案的精致墙绘
恩德贝勒村的大门
恩德贝勒村子一角
村里的人们都非常喜欢画画
每逢重要日子大家都会一起
动手画画翻新村里的墙面
女人不仅仅负责家务,
更要为家中的房屋内外墙面
设计图案。
对于这个部落的女人,
“如果线条完美笔直,
那你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妻子。
直到51岁被发现之前,
她和所有部落妇女一样,
所用的材料除了当笔的羽毛,
只有黄、白、蓝、黑,
以及用牛粪做的红色颜料。
每到雨季,
墙绘的天然颜料便会脱落,
她也不得不再次
把整个房屋画满。
1986年的一天,
一位来自巴黎的艺术节策展人
来到南非寻找特别的艺术去参展。
他看到马兰古的村庄的墙绘后,
立马就被这些井井有条的几何壁画所吸引住了:
“这是堪称经典的艺术品!”
于是,1989年马兰古就被邀请到来巴黎,
参加国际当代艺术展。
在成千上万的观众前,
现场绘制了壁画。
这个来自非洲的传统艺术,
从此开始站上国际的艺术舞台。
第一次走出部落,
走出国家的Mahlangu,
才隐隐意识到:
原来自己的传统艺术,
竟被这么多人喜欢,
而在自己的家乡,却越来越少。
更多的世界知名品牌
开始找马兰古合作
她将部落的壁画艺术
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意大利的汽车品牌FIAT
伏特加酒瓶
运动鞋
雕塑等等
宝马也时隔25年在2016年再次邀请
马兰古为BWMindividual7系列
车内部的配件绘制上精美的
民族特色图案
彼时已经80岁高龄的Mahlangu,
拿着羽毛的手依旧稳稳当当,
脑海中的图案不需要草稿便随手而出。
傲人的光环并没有让Mahlangu
忘记自己的使命,
凝结着先人智慧的传统,
不该沉寂在历史中。
“它们不是简单的图案,无论是矩形、三角形、V形或者菱形,每一个元素和色彩都是我们人生的小结点:出生、死亡、结婚、上学……”
任何一个能用在现代传播中的途径,
她都不遗余力地创作着。
她没有成为人人期许的
四处宣传的名家,
而依旧是部落中的普通老妪。
在没有展览的时间里,
她又回到自己的部落,
用自己的所有收入,
开办了一所艺术学校。
“人生并非一根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亮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人。”
在学校中,
她把自己从老人那学来的,
悉数教予孩子们。
一笔一画中,
慢慢流逝的是年华,
留下的却是瑰宝。
她说,
“文化一定不能消失,
它是智慧放出的异彩,
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需要它。”
Mahlangu视如生命的画画,
不仅“存在于我的内心和血液中”,
也在细枝末节中透露着传统之美,
脉脉传承之乐。
虽然这位老艺术家从未上过学
但她却能用最简单的话语
表达出自己对非洲艺术的无限热爱
“当人们谈论起我
他们会说我走遍了全球各地
坚守着着自己的文化去画画
这也是人们记得我的原因
我永远不会抛弃我的恩德贝勒文化
我也会一直尊敬我的文化
无论我走到哪里
我都不会忘记我的根”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唐闻佳
来源:综合自艺非凡、插画与品牌设计、来自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