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日来临之前,普陀区教育系统与医护人员子女“云结对”活动举行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妈妈,为什么偏偏是你去?”“大家同为中国人,岂能见死不救?”日前,节目《见字如面》特别版里,这封出自普陀区万里城实验学校五年级小学生王玮豪《写给妈妈的一封信》令人动容。小玮豪的母亲杜丽平是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筹)外科一名专科护士,作为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她至今仍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抗击疫情一线。
前方战“疫”有你,后方守护有我。在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今天,普陀区六所学校派出骨干教师与全区七名援鄂医疗队员子女进行首批“云结对”,“一人一策”地为包括王玮豪在内的孩子们提供个性化关爱服务。
教师与医护人员子女“云结对”
“您不惧风险,逆行驰援,用血肉之躯,筑起‘白色防线’,体现了中国医生的使命担当、人性美好和无私的大爱。作为学校、教师,我们会竭尽全力关爱您的子女,给孩子提供一份‘私人订制’,以精准服务为您解决后顾之忧:认真了解孩子的需求,将关爱工作纳入‘停课不停学方案’……”今天下午,普陀区七份“结对承诺书”正式签署。
得知小玮豪妈妈奔赴武汉之后,万里城实验的老师们就组团成为“多元妈妈”——班主任殷勤是生活指导“妈妈”,通过视频家访关心小玮豪的学习生活情况,协同各学科老师全面关心孩子的学习需求;学校信息处主任孟成燕则是技术指导“妈妈”,为他解决各类学习平台的技术问题。
普陀区万里城实验学校和该校学生王玮豪家庭的签约书
此外普陀区另外六名援鄂医疗队成员的孩子也收到了学校的“个性化”呵护。
子长学校的茅天盛是一名初三学生,他的妈妈也是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成员。早在寒假期间,学校就组建了辅导团队,语数英物理化学老师排好“课表”,通过视频开展个别化共学行动,并有针对性地就他本学科的薄弱知识点进行答疑。一周一次的心理连线也从不“缺席”,为茅天盛缓解压力、排除焦虑。
普陀区子长学校“云结对”签约现场
朝春小学三4班张慕易和一7班张慕和是一对姐妹,她们的爸爸是普陀区疾病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控制科的张亮。2月21日下午,张爸爸接到市疾控中心紧急任务,要求立即驰援武汉,2月23日一早,张亮和青浦的同仁坐上了前往武汉的高铁。
学校了解到张爸爸成为最美逆行者之后,第一时间建立了从校长、教导、年级组长、班主任层面的援助鄂人员子女临时群。两位班主任及时联系了同为疾控人的妈妈,送去问候。张丽琴老师是姐姐三4班张慕易的班主任,每天不定时地跟张慕易电话聊天,给予心理上的关心与沟通。在与妈妈的联系中,张老师了解到妈妈的心迹:“希望大女儿在爸爸这段援鄂的特殊日子里能成长起来,更上一层楼!”
在这段时期,网上学习必不可少,老师及时指导孩子们网上上课。在网络直播的《致最美逆行者》主题班上,张老师第一个与孩子进行连麦互动,让孩子介绍她所了解的爸爸。张爸爸听说后,还说:“能成为让女儿骄傲的爸爸,我其实挺开心的。”
结对的老师和学生正在在线视频交流
“一人一策”为孩子提供个性化服务
普陀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吴凌昱告诉记者:“这七个孩子年龄跨度比较大,从幼儿园一直到初三九年级,所以他们的学习、生活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此次爱心志愿行动是根据不同学段、不同需求、不同困难的学生,开展的共学行动实施、关爱计划,形成‘一生一策’。”
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疫情也是一本深刻厚重的教科书,值得师生共读。吴凌昱表示,“作为教育工作者精心组织、用心安排、爱心相伴,志愿同行,和孩子们一起上好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一堂生命教育课、一堂感恩教育课、一堂社会责任教育课。在学雷锋日前启动这项志愿服务,也是为了引导学生传承雷锋精神,树立正确的‘三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战疫中更真切地感知国家的力量、人民的真情。”
据悉,普陀区结对工作还在继续,除了援鄂医护人员子女扩大外,还有上海防控一线的所有医护人员和其他抗“疫”工作者子女。
作者:张鹏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