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新冠疫情,对全球各个产业影响深远。游轮、会展等产业链直接断裂;旅游、体育、餐饮等产业链暂时“休克”;由于原材料、零部件断供,造成汽车、电子行业供应链断裂;航空、运输停摆产生供应链“休克”…当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都成了“感染者”,如何调整布局、修复升级“三链”?在上海商学院举行的座谈会上,多位商界专家学者各抒己见。
“重症感染”后,“三链”将迎来重新布局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近发布报告,今年一季度全球跨境旅游规模同比下降22%,国际游客减少6700万人次、造成800亿美元损失。由于多国实施关闭边境、“封城”以及旅行限制等措施,今年3月国际游客抵达人次大幅下跌57%。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世界旅游组织对全球旅游业增长的预测已数次下调,目前不确定性仍在持续。上海市商务委总经济师张国华认为,由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未来或将是一个新常态。
在上海商学院教授、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贺瑛工作室首席专家贺瑛看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有效运转,是以没有战争、瘟疫、重大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为基本前提的,一旦出现上述不可抗力事件,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掉链子”将不可避免。因此,疫情下“三链”布局重新调整是大概率事件。
“只要经济全球化尚存,就一定存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全球布局。新冠疫情只是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成了‘感染者’,只要经过精心救治,加强自我免疫,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修复是必然的。因为经过几十年的布局和运转,大部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上产品与服务在各国之间交易复杂度都比较高,经过了长期磨合,各国的分工难以在短期内产生较大范围的更替。”贺瑛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疫情在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出现“部分断裂”“暂时休克”的同时,也滋生了“逐渐复苏”“更加强化”的不同情形。比如说医疗产业,在线教育、在线会议、电子商务等行业的产业链更加强化;边检、海关等特殊供应链环节更加有效衔接;餐饮、旅游等产业链逐渐复苏……特殊关键价值链的作用凸显。
抢占制高点,实现“三链”可持续发展
效率导向推动了全球跨国公司过去30年的外包大潮,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则完成传统的布局。贺瑛认为,既然疫情过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新调整是必然事件,上海就应未雨绸缪,区分不同链条特性,积极抢占“三链”制高点。
例如,在疫情暴发期,应防止“三链”断裂;在疫情稳定期,要做好“三链”修复;在疫情结束后,尽快完善“三链”布局。针对不同链条而言,则应提高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加速产业升级进程;加大供应链闭合考量,提升供应链安全系数;拉长价值链高端延伸,决胜价值链中端市场。
今年11月,第三届进博会将在上海如期举行。在张国华看来,进博会的如期举办在客观上可以稳固全球原有的上下游供应链,通过供需双方的线下互动,互相协商,寻找大家的“最大公约数”;此外也能吸引新的制造业企业、新的供应商,补齐一些企业因为原料短缺对生产造成的影响。通过固链、补链、创链等手段,提高供应链的自身免疫力。
贺瑛指出,中国的“三链”已经深深嵌入到世界“三链”之中,因此把握我国“三链”的“四化”趋势尤为重要。
对于关键产业、关键产业环节和关键核心企业,要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本地化和区域化;对于一般产业、环节和企业,要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多元化;对于价值链布局,则依据全球价值链业已缩短,而区域价值链日益加强的基本态势,走区域化之路,争夺并巩固自身在亚洲核心价值链体系中的地位。同时,注重“三链”的数字化转型,主动搭建数字平台和相关的生态系统,从而降低“三链”管理和交易成本,为高效、灵活的跨界价值传递提供新渠道、新载体,为“三链”跨越空间间隔与地理分割,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基于国外对中国防疫成效较为认可,这可能成为外资加速向中国布局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力量。必须以开放的态度,拥抱这一布局、承接这种转移,在全球‘三链’布局过程中,遵循‘韧性导向’原则,必要时甚至可以牺牲利润与效率,积极打造‘有韧性’的‘三链’。”贺瑛说。
作者:王星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唐闻佳 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