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老师的家访都是每个孩子的“大日子”。今年暑假,因为疫情关系,不少学校推出了“云家访”。隔着网线,暑假作业成了老师对家庭教育的“最佳观测点”。老师从作业中了解的,并不只是学生有没有按时完成这么简单——亲子相处、家长是否承担好了家校合作中监督、引导的责任,学生是否具备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些都是老师必须发现并且要协助家长解决的问题。
“学生捧着手机不放,我作为班主任也有责任”
暑假开始半个月,黄浦区储能中学新初一班主任徐蕙发现,班上小戴同学的语文作业打卡不仅经常“迟到”,还常常“缺斤短两”,给她发微信也没有回音。徐蕙马上通过微信视频联系小戴的母亲。
视频那端,小戴和母亲正在山清水秀的老家消暑度夏。一听说小戴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母亲立刻数落起孩子:“一回来她就彻底放飞,手机不离身,前两天不肯做功课,一直在画漫画,我没收了她手机,她还跟我吵了半天。”
已猜到几分缘由的徐蕙立刻决定“云上三人互动”:“小戴,你最近身体没有不舒服吧?老师给你发的消息收到了吧?”在视频里,小戴点点头没有说话。眼看一旁的母亲就要开口训斥,徐蕙马上说:“那就好,老师还以为你身体不好或者出什么事了,现在放心了!”一脸诧异的小戴低下了头轻轻说道:“老师,对不起!”
“听你妈妈说你画了很多精彩的漫画,那正好,开学班级板报需要布置。你是班干部,可不能小气哦,带个头,把自己的作品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一起欣赏欣赏,好吗?”
小戴说:“好的,老师,我会努力把作业补上的。”徐蕙摆摆手:“老师今天不是来催你交作业的。不过既然说到作业,我相信你是个有责任心而且对自己有要求的孩子,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的,对吧?”
小戴用力点了点头,可坐在旁边的母亲情绪仍然不平静:“老师,她那个手机一天到晚端在手里,根本不想学习……”小戴一下子跳起来,冲着母亲就吼:“你怎么知道我没有学习?你根本就不相信我!”
眼看着刚缓和的氛围被打破,徐蕙立即大声打断了她们:“手机的事我也有责任!”母女俩顿时收声一齐转过头惊异地盯着镜头。
“暑假前我没有向家长和学生反复重申‘手机使用原则’,导致小戴过度依赖手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让小戴妈妈误会了自己的女儿。为了弥补过失,现在我写一份《手机使用约法三章》,以后小戴就按照约法三章里的条例合理使用手机,如果能做到,妈妈就增加她的自由作画时间,但如果小戴违反条例,妈妈有权没收手机一周,老师我就是监督者。你们觉得如何?”
果然,小戴和母亲都接受了徐蕙的建议。当晚,徐蕙就收到小戴发来的漫画作品和她的道歉保证书,一周后又收到了她补来的字迹端正的语文作业。
徐蕙说,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的亲子矛盾在假期往往呈“爆发”态势。家长常常一看孩子用手机就担心孩子会沉迷,孩子用的时间一长,家长往往怒火中烧。而家长越是唠叨、禁止孩子玩手机,孩子就越是觉得手机很重要。
其实,家长与其采取强硬手段,不如以疏代堵,和孩子约法在先,在互相尊重信任的基础上,让孩子根据约定自主进行时间管理。如果家长实在对孩子无法管理,也可以向老师求助,和老师共同商量一个好的办法,由老师协助共同给孩子定好规矩。
练字总是“差强人意”,是“自主管理”的错吗?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我约束,“自主管理”。但是,世外小学双语部新三年级班主任金晶晶,最近就透过暑假作业发现并解决了一起因“自主管理”引发的亲子矛盾。
早在今年4月居家在线学习时,金老师就觉得小李交练字作业有些拖拉。当时她就联系了小李的母亲,得知她那段时间因为工作忙,就把孩子送到外婆家,希望让小李学会自主管理学习生活。暑假开始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天在群里进行诗歌背诵和练字交流,但小李的练字依旧“差强人意”。
金老师“云家访”时,小李母亲倒起了“苦水”。原来暑假开始后,她把小李从外婆家接了回来,第一感觉就是“孩子变得叛逆了,连写字都不肯写”。
但是,在金老师眼里,小李平日里是要强的孩子。她又跟小李细细聊了一下,原来因为小李认为自己的字不够好,暑假里又要把练字成果交流到小组里,所以产生了自卑和逆反的心理。
金老师说:“你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已经很可贵了。很多成年人有时都看不到自己的问题。那这样吧,今后每天提交练字成果前,你先发给我,我帮你提提意见,等你改好了再提交到小组里。”对于金老师的建议,小李欣然接受。
云家访过后,金老师又去找了小李的母亲交流了相关情况,并且特地提醒,不要一味地批评小李,“其实你完全可以听听小李说说自己的担心,帮助他提高写字质量,从而树立自信”。
金老师说,家长千万不要以让孩子自主管理为名,放弃暑假这一为孩子培养良好习惯的机会。不少家长总是觉得不管孩子,孩子就会自主管理好自己,但其实并非如此。
还有的学生,作业明明都完成了,却总不能在约定时间内提交。仔细观察后我发现,这些学生家长在每天提交学生健康状况时也会“迟到”。我特别想对这样的家长说,你们自己就应该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在外哪怕工作再忙,回家还是尽量对孩子的事多用点心,这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在成长路上并不孤单。
同时,家长如果觉得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自己又确实“有心无力”,不妨及时联系学校老师,通过有效的家校沟通,我们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出谋划策、保驾护航。
作者:王星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