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阿拉伯语系2017级校友冯诗豪是留基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实习项目实习生,现就职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信息与传播部。即将于2021年赴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攻读新闻硕士。
她以所见所闻所思记录下了在联合国实习的日子,可以给有兴趣的同学们一些启发。
国际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人
首先,国际组织工作的确是语言或者区域研究专业背景同学打开事业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很多同学可能都想问国际组织在做什么,我的答案是具体工作得因组织和岗位而异,但是我们首先要理解国际组织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个主体,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
以联合国这个最大的政府间组织为例,创立于二战后,目的是为政府间的谈判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由此生发出不同领域的许多附属组织。比如我所在的教科文,聚焦领域(mandate)主要就是教育、科学、文化以及信息和传播;我们熟知的世界卫生组织WHO,聚焦当然就是公共卫生领域了。
一个对UN的粗浅的理解是,我们一方面有作为政治舞台的UN,比如大会和安理会,在国际法的框架下为各会员国提供磋商和谈判的平台,另一方面则是作为发展领域或人道主义领域的UN机构,比如专注儿童权益的UNICEF,专注移民问题的IMO,专注性别问题的UN Women,难民署,世界银行,UNESCO等等。
所以当你选择一个UN机构作为实习或者工作目标的时候,首先要对标的就是它的管辖领域是不是你想做和能做的领域。假如你没有任何公共卫生的学术背景,那你很可能不是WHO要找的人;同样,如果没有财经类或数理类的学术背景,可能难以够到世界银行的门槛。
当然,第二重要考虑的就是每个组织具体岗位的要求了,任何组织都会需要行政、人力资源和财务人员,现在很多组织也都需要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这边的“相关领域”范围可以很广,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公共政策、国际关系等等。
抛开专业的轨道不谈,其实想在任何行业长期发展,我们需要具备的是一样或几样核心能力(capacity)。
就我对国际组织的观察而言,这类知识密集型行业需要的核心能力主要是研究能力,撰写政策、策划活动、组织高端的国际会议全都离不开针对特定问题的研究和整合能力,加上人文社科的综合素养。
我想顺带提一句的是,国际组织里面真正跟语言专业对口的岗位,可能就是翻译了。
如果你精专于此,当然可以去尝试到UN或附属机构做专业的译员。但是这种机会当然是非常少,且竞争激烈。
地区VS总部
——我在UNESCO的实习体验
将近两年的实习工作中,我幸运地在埃及开罗办公室和巴黎总部各待了一年。我所在的部门叫信息与传播部,业务范围包括新闻传播、互联网、数字技术方面相关的发展项目。
我和UNESCO信息与传播部的相匹配的地方在于,这个部门是所有UN机构当中唯一管辖新闻传播领域发展项目的部门,所涉及到的记者安全、媒体发展等相关的项目,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我的新闻学术和实践背景也可以支撑我在这个部门的工作。
因为我一直都在这个部门实习,所以对在地区和总部的工作体验差别相对了解。总的来说,在总部有更多机会参与到高级别的会议,以及和整个部门的领导团队有更直接的接触。地区办公室则是会深入参与到所在国家的很多项目和活动。在开罗工作时,因为常常要跟UN埃及国家队的其他组织合作,我去过很多不同的组织,结识了很多到现在都一直在联系的朋友。
从工作特点上来说,总部的工作更多是政策制定,要肩负起和地区办公室联系协调的任务,所以需要远程沟通的工作很多;地区办公室就有更多机会直接参与到项目实施/活动现场,操办的事务会更加具体,团队更小但是联系也更紧密。
其实国际组织的总部也会举办很多活动和会议,但是由于今年的疫情,教科文巴黎总部的线下会议和活动被取消了非常多,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在将近两年的实习经历中,除了工作能力的显著提高以外,如果有什么一定要分享的心得体会,我觉得是这些机会给我带来的对人生态度的新的认知。国际组织的实习机会的确给我的生活带来很多改变。
我因此得到了在中东地区多工作一年的机会,并在总部的工作经验中拓宽着自己视野的边界。每一年的项目都会给我的生活带来一些积极的改变。
▲和总部的同事一起聚会
我相信只要敢于尝试,每一位毕业生都可以有这样的机会。
在所有的“不可能”之前都有无数个可以尝试和努力的可能性,希望大家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不要轻易地安于现状,把大学生涯里就搭建起的国际视野真正运用你未来的发展中,永远心怀更大的舞台。
哪怕玻璃天花板不会马上打破,也要有勇气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做一个尝试打破天花板的人。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