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初开始,文汇报社与复旦大学合作开展中国人口发展研究社会调查。这个调查是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大课题“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组成部分。2020年度的调查工作主要聚焦于托育托幼和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相关问题。自6月开始以来,共收到调查问卷7280份,经过数据清理的最后有效问卷在6139份。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任远教授担任课题负责人,这一调查工作也得到了平安好学的支持。在调查基础上,课题研究团队开展了基于数据的分析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也随之转变。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强调子嗣的重要性,而在现代化过程中个人主义的发展则削弱了居民的生育意愿。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生育水平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我国生育率一直处于低生育率和很低生育率的水平。2013年底实行“单独二孩”和2015年底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以来,生育率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显著反弹,折射出人们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我们在本次调查中,从生育态度、生育目的、生育性别偏好等方面综合考察生育观念的变化,同时,还考察了人们对生育和事业发展关系的看法。
生育态度
问卷中,关于城乡居民生育态度的问题包括他们对“多子多福”、“孩子的质量比数量重要”、“不打算生孩子”等陈述的态度。从调查结果来看,14.92%的样本存在生育数量偏好,认为“多子多福”。47.58%的样本存在生育质量偏好,认为“孩子的质量比数量重要”。9.25%的样本缺乏生育意向,表示“不打算生孩子”(图1)。
图1 调查者对于生育的态度
生育态度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分化。男性对于“多子多福”这一观点的认同度更高,达到21.84%,女性仅为9.58%。相对而言,女性对孩子生育质量偏好高于男性,女性和男性对“孩子质量比数量重要”这一观点的认同度分别为52.21%和41.59%。此外,女性不打算生育的比例为12.96%,高于男性样本的4.45%。(图2)
图2 生育数量态度的性别差异
分世代的调查结果显示,各年龄段对“多子多福”的认同度差异不大。各年龄段样本对于“孩子质量比数量更重要”的认同度都较高,而且世代越年长,对次的认同比例越高。15-24岁样本群体没有生育打算的比例最高,达到16.87%,随后降低,在45岁及以上样本中仅为3.59%(图3)。年轻人口的生育意向明显较低。
图3 生育数量态度的世代差异
从图4来看,生育态度表现出明显的受教育程度的分化。随着受教育水平提高,人们对于孩子的质量偏好越强烈,没有生育打算的比例也更高。针对“多子多福”这一观念,则表现出受教育水平越低,认同度则上升。一定程度上说明教育程度越低,对于生育的态度越传统,而教育程度提高,生育态度也更加现代。
图4 生育数量态度的受教育程度差异
生育目的
反映生育目的的问题包括:“生育是为了养儿防老”、“生育是为了传宗接代”、“孩子是爱情的结晶”。前两个观念也比较传统,而认为生育是因为爱情的看法则具有相当的“个人主义”和“现代主义”。从调查结果来看,持有传统生育目的的样本占比已经比较低,认为生育是为了“传宗接代”和“养儿防老”的比例分别只有7.77%和8.73%;相对而言,“孩子是爱情的结晶”这一观点获得较高比例的认同(38.2%),可见人们更加强调生育子女的情感功能(图5)。
图5 调查者的生育目的
分性别来看,男性持有传统生育目的的比例更高,其对“生育是为了传宗接代”和“生育是为了养儿防老”的认同比例分别为11.52%和10.28%,而在女性样本中的该比例分别只有4.88%和7.53%,特别是男性和女性在“传宗接代”的认同上差异最大。相对男性,女性认同“孩子是爱情的结晶”这一观点的比例更高,为40.87%(图6)。
图6 生育目的的性别差异
年轻的人口更加认同“孩子是爱情的结晶”,在15-24岁、25-34岁、35-44岁和45岁及以上四个样本群体中,认同此观点的比例分别为40.97%、38.18%、34.08%、34.13%。45岁及以上样本对“生育是为了养儿防老”和“生育是为了传宗接代”的认同度都要略高于其他组别,分别为11.38%和12.57%,其他年龄组之间的比例差别不大(图7)。
图7 对于生育目的的世代差异
分受教育程度来看,随着受教育水平提高,对 “生育是为了养儿防老”的认同度越低,与之相对应,对于“孩子是爱情的结晶”认同度越高。也证明了教育水平提高了人口的现代性。总体来看,认为“生育是为了传宗接代”、“生育是为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点的比重,随着受教育水平提高,持相应传统观点的认同度明显下降(图8)。
图8 生育目的的受教育程度差异
生育性别偏好
调查中我们对生育性别偏好设计了四分类的单选题,选项包括:“生男生女都一样”、“生男孩比生女孩好”、“生女孩比生男孩好”,“儿女双全比较好”。实际上,性别偏好不仅有男孩偏好,也有女孩偏好和儿女双全的偏好。如图9所示,绝大部分人口没有生育性别偏好,认为“生男生女多一样,这一比例达到70.44%。4.72%的样本存在男孩偏好,但是8.36%存在女孩偏好,还有16.48%的样本希望家庭中最好“儿女双全”。在传统社会中,人口群体主要表现出男孩偏好,但是现代化过程中,父母的生育性别偏好也会多元化了。
图9 调查者的生育性别偏好
分性别来看(图10),男性样本的男孩偏好比例更高,为6.99%,女性样本为3.01%。而女性样本不存在性别偏好的比例则略高于男性,分别为71.7%和68.77%。
图10 生育性别偏好的性别差异
分世代来看,45岁以下样本中,女孩偏好的比例高于男孩偏好,而在45岁及以上样本中,男孩偏好的比例更高,且倾向于“儿女双全”的比例更高。可见,生育性别偏好在从年长到年轻世代的过渡中发生了明显转变(图11)。
图11 生育性别偏好的世代差异
分受教育程度来看,随着受教育水平提高,男孩偏好的比例越来越低,女孩偏好的比例越来越高,并高于男孩偏好的比例。从初中及以下到研究及以上样本中,男孩偏好的比例分别为6.8%、5.83%、4,.66%、4.24%、3,6%,女孩偏好的比例则分别为6.12%、7.05%、7.62%、9.28%、9.68%(图12)。
随着教育程度从初中以下到高中大学阶段,没有性别偏好认为“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比重逐步提高,而随着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具有明显性别偏好的比重提高,认为“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比重还发生了下降,说明更高的教育程度的人口具有更显著的自我偏好。与之相应,较低的教育程度人口更多地希望“男女双全”,教育程度提高到高中大学阶段,对“儿女双全”的偏好发生下降,但是随着从大学向更高教育程度人口,人口对“儿女双全”的偏好却提高了。
图12 生育性别偏好的受教育程度差异
生育对于事业的影响
生育对于事业的影响备受人们关注。本调查考察了对于“生育会影响事业”这一观点的看法,即是否认同“生育对事业有不利影响”这一观点。结果如图13所示。7.23%的人口认为生育会影响事业发展;女性对这一观点的认同比例达到10.36%,高于男性的3.18%。折射出生育对于女性事业的影响更高于对男性的影响。分年龄来看,15-24岁的样本对这一观点的认同度最高(9.4%),35-44岁和25-34岁群体次之,45岁及以上样本的认同度最低(4.19%)。从分受教育程度的结果可以明显看出,本科以下样本就生育对事业负面影响的整体感知程度较低,不同学历之间认同比例差异较小,但在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样本中,对这一观点的认同比例有明显增长,分别达到8.57%和16.41%。
图13不同群体对于“生育会影响事业”的认同情况
通过对人口生育观的调查,可以发现现代化过程中,人们的生育观念较之过去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生育数量与生育质量的选择中,人们对生育质量的偏好已经占据主流,多数人口认为“孩子的质量比数量重要”,而“多子多福”的观念已经日渐式微。
人口们的传统的生育态度、生育目的和男孩偏好都已经日渐减弱,认为生育的目的是“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减弱,表明孩子所承载的经济功能已相当弱化,而更多地被视为“爱情的结晶”;认为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情况在当前已经更为普遍。更年轻、学历更高群体更加偏重现代性的生育观念。相对来说,男性的生育态度更加偏向传统,如在“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多子多福”问题上,其认同比例都高于女性。女性生育意愿更低、赋予孩子的情感意义更强、更加重视孩子的质量,并更深地感受到生育对事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作为生育行为主体,女性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观念对于低生育率的影响更大,在尊重女性生育态度和生育选择的同时,社会要更好发挥对育龄妇女的生育服务,从政策、法规等多方面保护其利益,提高女性的生育意愿,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
作者:孙楠(作者为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