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华小学开展主题为“祖国妈妈,祝福您”的“统整式”创新思政教学。
最近,上海市黄浦区海华小学二(1)班的学生从班级教室 “消失”了整整五天。这38名同学去哪了?学校室内体育馆以及校外的国歌展示馆、乒乓球博物馆……这些临时“课堂”里,孩子们上了一节节难忘的思政课。经过学校一年的精心设计,主题为“祖国妈妈,祝福您”的“统整式”创新思政教学收获了育人实效。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沪上中小学,越来越多的课堂正在向外延伸——拓展到校内外的多样空间、整合各种育人资源;同时,日益丰富的德育元素也渗透到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润物细无声。
通过构建大中小幼各学段纵向衔接、课内课外网上网下横向贯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融合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上海力争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注入鲜明底色。
深挖爱国主义内涵,“身临其境”让孩子深受教育
在海华小学,这没有在传统课堂开展课程的五天,让很多孩子受益匪浅、记在心间。
“两千万人的牺牲换来了一面五星红旗,我们能做的,只有万无一失。”念着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小故事“前夜”中这句经典台词,海华小学二(1)班学生金思羽演得有模有样。“前夜”讲述了工程师林志远为确保开国大典上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能用电动升旗装置升起,争分夺秒排查各个环节,和同伴付诸努力的故事。
在学校的体育馆里,当《我和我的祖国》那熟悉的旋律响起,38名学生带着预先准备好的问题,跟随电影片段重返峥嵘岁月。电影一共7个小故事,课上只播放了三个,但这堂课却足足用了4个课时。结合影片中的人物和剧情,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演一演”到 “配配音”再到“说一说”,新鲜的体验让他们乐此不疲。
海华小学党支部书记陈菊说,这五天里,她印象最深的一幕发生在国歌展示馆的“课堂”上:当大屏幕上出现国歌的歌词,孩子们瞬间安静下来,不由自主地齐声高唱国歌。“在展示馆,老师讲的虽然都是教材上的知识点,但身处如此庄严的环境,孩子们留下了更难忘的记忆。”
记者从上海市教委了解到,近年来,上海充分依托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深挖各学科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已相继在全市建立8个学科协同研究中心、35个学科德育实训基地,并通过把“四史”教育有机融入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之中,将其与学生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陆续开展了“百万青少年巡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六千年”之旅、“初心之地、复兴之路、强国之梦、文化之根、魅力之城”等系列实践教育活动,把价值观的“盐”融入知识传授的“汤”里。
今年暑假,旨在鼓励孩子们走进生活、培养审美意识、锻炼实践能力的“我眼中的上海之美”微视频征集活动收到了来自浦东新区69所中小学的360部作品。结合上海的红色资源以及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这一重要节点,浦东新区组织和支持青少年进行大量爱国主义题材影视创作,强化莘莘学子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体验。
作为全国影视教育实验区之一,浦东新区积极探索影视教育课程化,各学校通过开设学科电影课程、活动电影课程、特色电影课程等,发挥“电影+”的育人功效,使之成为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抓手。
不同学段“无缝对接”,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要让孩子的心灵从小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好德育工作的大中小幼一体化衔接尤为关键。尤其是面对大中小不同学段的学生,思政课要在知识点上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实现“无缝对接”。
同样是《共产党宣言》,大学生和高中生可诵出不同的味道。
近日,在《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前,复旦大学副教授宋道雷、杨浦高级中学教师朱忠壹为复旦大学与杨浦高级中学学生同上一课《共产党宣言》,带着学生们共同品味真理的“甜”,探索思政课不同学段的课堂教学一体化实践。
要把思政课上“活”,教师是关键。
不久前,松江区中小学校也与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等九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建立了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联席制度。通过思政教师集体备课制度,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机制等,进一步发挥了思政课建设强校和高水平思政课专家示范带动作用。
▲在金山区廊下镇,打莲湘这一特色非遗教学活动已成为孩子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金山区廊下镇,依托当地教育联盟形成的中小幼一体化全方位育人格局也已颇具特色。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廊下的“一镇之宝”,打莲湘是金山当地一项知名民俗活动。在廊下幼儿园、廊下小学和廊下中学,不论年龄大小,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打上一段莲湘。从幼儿园的莲湘游戏到小学的莲湘操,再到中学的莲湘舞,这项融体育、美育为一体的特色非遗教学活动已逐渐融为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廊下小学校长朱保良告诉记者,打莲湘中不仅有乡音、乡情,更包含中华传统文化和智慧。“我们希望通过不同形式的莲湘文化熏陶,把家乡传统文化从小根植在心中。”
家校协同五育融合,让孩子们在劳动中茁壮成长
“爷爷去药店配药,157元5角;奶奶买了口罩、肉、鸡蛋,230元;妈妈买了方便面、饮料等零食,120元;爸爸刚缴了水电费220元……”今年读三年级的小瑜,已习惯每周记录家里的开支,她发现上周一家五口人支出超过1000元。她边记录边“反省”:“平日里不该浪费水电、缠着妈妈买零食,以后一定要随手关灯,节约用水,不再乱花钱。”
据闵行区浦江第一小学校长张蕊介绍,“学记家庭一周收支账”是该校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中“家务劳动”系列的模块之一,旨在家校协同,让孩子们通过记录家庭收支账,体会劳动收获的不易,让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的好习惯。课程开展以来,不少孩子因此成了家里的“小管家”。
闵行区浦江第一小学开展劳动教育。
今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旨在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全方位支持的贯通一体、开放协同的劳动教育工作格局。相关部门整体设计了各学段的劳动教育内容。例如,幼儿园注重劳动意识启蒙,小学注重基本劳动习惯养成,初中注重职业劳动体验,普通高中注重社会劳动实践等。
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上海已通过市区共建、政府购买服务等举措,建设了12家学生农村社会实践基地,未来两三年还将重点建设3到5家市级综合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满足学生对于农业劳作、加工制造、服务体验、创新实验的系统化劳动实践需求。不断创新劳动教育途径和载体,强化家校社协同共育,推动新时代上海劳动教育各项举措落地见效,让每个孩子在劳动中茁壮成长。
作者:王星
编辑:苏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