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刘贵芹在发布会上就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情况进行了介绍。刘贵芹表示,截至2020年11月,登记在库的全国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总数为106411人,首次突破10万人大关,比2015年增加44290人。“十三五”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师年均增长率达14.4%,其中专职教师由2015年的43353人增加到71749人,五年共增长65.5%。
“十三五”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情况
来听刘贵芹司长
在发布会现场的介绍
↓↓↓
“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下,全国高校思政课战线以前所未有的奋进姿态,在思路、师资、教材、教法、机制、环境等方面持续创新,高校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不断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一、思政课改革创新发生格局性变化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历史上是第一次。这次会议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一起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政课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殷切关怀,深刻体现了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地位和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不可替代作用。
这五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思政课建设,同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座谈交流、回信寄语。2016年,在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2020年,在“十三五”规划胜利收官之年,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主要部分,强调“办好思政课,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件事”,为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擘画了宏伟蓝图。
这五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多部门出台部门规章和文件,教育部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指导委员会,政策“组合拳”频频落地,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四梁八柱”基本定型。2017至2020年,教育部开展了“思政课教学质量年”“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创优行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等系列年度专项工作,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做,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地方党委主要负责同志、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走入思政课堂听课、讲课成为一种“时尚”,形成了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二、思政课主题主线更加旗帜鲜明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五年来,我们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铸魂育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全面贯穿、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指导推动37所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高校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制作推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配套课件,点击下载量超过1800万次。2019年创新设立思政课教师“周末理论大讲堂”,邀请权威专家及时导学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在《求是》发表重要文章50余篇,累计培训200多万人次。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活动,通过大学生讲思政课、微电影大赛、夏令营等活动,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和获得感,2019年有65部“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优秀作品在“学习强国”上线,一个月浏览量达73.7万次。
2020年6月,一项涵盖不同办学层次高校,涉及六大类学科专业5000余名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学生的第三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98.3%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能够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三、思政课教师队伍规模和能力素质快速提升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截至2020年11月,登记在库的全国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总数为106411人,首次突破10万人大关,比2015年增加44290人。“十三五”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师年均增长率达14.4%,其中专职教师由2015年的43353人增加到71749人,五年共增长65.5%。
按照思政课教师“六个要”标准,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教育部开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坚持从大平台里找突破、从大数据中找规律、从大展示中找质量、从大协作中找力量,对中宣部、教育部举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轮训班”相关课程进行封闭式直播,实现了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同步接受国家级示范培训。
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构建起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2018年起首次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累计招收本科生800余人。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计划”,累计增加博硕士招生指标6070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点数量在各学科中名列前茅,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在校生总规模超过62000人,成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
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条件保障更加有力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直接投入达4.7亿元。其中,2016至2019年,中宣部、教育部建设37所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支持经费1.1亿元;教育部累计向高校思政课建设投入专项经费近1.5亿元。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研究专项已累计设立302项,支持经费6000余万元。
2020年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新设立1亿元的“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重点开展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等研究和建设,正在组织申报的“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教学创新中心等项目,引起广泛关注,这些项目投入建设后,将对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
五、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明显增强
2017年,教育部组织200余位专家赴全国2500多所高校听课调研3000堂思政课,基本覆盖全国所有普通高校,带动各省(区、市)组织专家听课调研思政课10000多堂,完成了新中国思政课建设史上首次“地毯式”大调研,全面掌握了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凸显了“大抓课堂”的思政课教学导向。
2019年,组织开展“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 牢固树立思政课改革创新“八个统一”的评价导向,评出特、一、二等奖项500个,9万多名思政课教师在线观摩。在今年3月初疫情防控最吃劲阶段,教育部会同人民网举办“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吸引5027.8万人次进入直播间,总访问量达到1.25亿人次,向全社会展示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成果。一项涉及200多所高校、近15万大学生的调查显示,2020年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超过90%,比2015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十三五”时期,高校思政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改革创新的政策体系健全完善、教师队伍规模迅速壮大、教书育人能力素质显著增强、课程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物质保障条件大幅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更好发挥了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教育部官网、微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