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2023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深情寄语新生,把勇担责任使命、胸怀家国天下作为青春最好的注解,以创新为魂,与时代共进,成就精彩人生。
丁奎岭表示,希望各位同学在研究生学习的新阶段,积极投身创新实践,锻炼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要树立创新报国之志,坚持矢志创新的追求,坚定创新报国的信念;要找寻创新突破之路,通过“深挖”透过复杂现象,探寻最根源的机理问题,通过“交叉”在不同领域中打开视野边界,创造无限可能;要锤炼创新创造之力,在大胆质疑、勇于尝试中充分激发奇思妙想,在遇到挫折困难永不轻言放弃。
校友也谆谆鼓励新生,要成为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上海交通大学1992 届本科、1995届硕士毕业生,航天八院科技委副主任陈占胜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他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鼓励学弟学妹们把国家的需要作为奋斗的意义,要有大格局,襟怀家国向未来;要有大智慧,厚积薄发拓展自己能力的边界;要有大视野,砥砺团结勇攀科学高峰。
导师勉励新生,跑好科研“马拉松”。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丁洪教授向新生们分享,如何在研究生阶段做好科研。他表示,做科研需要长期的热情,要坚韧且执着地追求目标;要有科学的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研方法和科研风格;养成善于合作的习惯,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学会保持良好的心态,以积极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心去面对挫折和失败,克服困难,不断地做出新的科研成果。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生姚思越作为高年级学生表示,相比于本科,研究生的学习需要更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去身体力行地参与和感受不同科研项目,从纷繁复杂的选择中找到所热爱的方向。深耕热爱的领域,保持对真理的渴求,从万千现象中抽丝剥茧、追根溯源,探求到背后的真理,感受到科研的真正魅力。
新生代表、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2023级直博生李雨瑶希望,在未来的研究生涯里,始终保持勇气与坚定,扎根专业的土壤,把兴趣和热情转化为不怕苦、不怕难的积淀;保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态度,在这条充满挑战和未知的探索之路上披荆斩棘;用新点子、新创意、新智慧在交大的历史画卷上描摹出的别样风景。树立高远的志向,把青春融入祖国的山河,一起探索未知,共同成长,期待在下一个收获的季节,成长为自己期待的模样。
伴随着校歌旋律,属于2023级新生的科研学习之路正式扬帆起航。开学典礼后,学校对全体新生进行了入学教育,详细介绍人才培养模式和校园生活服务情况,同时开展校园安全教育。
以下为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题为《以创新为魂 与时代共进》的讲话全文——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隆重举行2023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各位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直以来关爱和陪伴你们的父母亲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值此教师节之际,特别要向辛勤培育你们的师长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你们已经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形成了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开展科研的基本方法。进入新的阶段,更要积极投身创新实践,锻炼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是中华民族的鲜明禀赋,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创新中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升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不断开创新的局面。创新也是历代交大人的共同特质,交大校园里创新氛围浓厚、创新活力迸发,交大人在各行各业创新进取、贡献卓著。立足新时代,担当自主创新使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是学校对你们的殷切期待,也是当代青年以创新为魂、与时代共进的必然选择。借此机会,杨振斌书记和我有三句话与大家共勉。
第一,要树立创新报国之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争相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中华民族快速崛起,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激发,让我们更加坚定“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志向。各位研究生同学未来将成长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力军,希望你们树立勇攀高峰、创新图强的高远志向,敢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做前人未做过的事,向着世界科技前沿的“无人区”、国家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发起进军,在砥砺创新中书写人生华章。
“立足于基础研究,着眼于国家目标,走自己的创新之路。”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化学系1944届校友徐光宪学长说过的话。为了国家发展需要,徐光宪学长四度改变研究方向,涉及量子化学、络合物化学、核燃料萃取化学、稀土分离等多个领域,几度变换的是专攻方向和研究目标,始终不变的是创新报国的坚定志向。上世纪70年代初,为扭转我国稀土工业的落后状况,徐光宪学长毅然投身到稀土元素分离技术的研究之中,他没有沿袭惯例选择传统的离子交换分离法,而是带领团队深入总结经验,经过理论推演和反复实验,最终创立了串级萃取理论,引导我国稀土分离技术的全面革新,使我国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和应用大国的飞跃,深刻改变了世界稀土产业和市场格局。
同学们,志向高低往往决定着一个人格局和成就的大小。希望你们坚持矢志创新的追求,以问题为导向,提高研究的志趣与品位,不要仅仅满足于发表论文、通过答辩,而是从打破固有范式、探寻无穷奥秘的内生动力出发,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探索未知、创造新知。希望你们坚定创新报国的信念,以需求为导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去努力拓展人类认知边界、助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从而汇聚成为影响和改变世界的力量!
第二,要找寻创新突破之路。
有了创新的志向和追求,如同航船有了方向和动力,而向着目的地进发需要找到合适的路径。创新的挑战与魅力正是在于未知性和偶然性,创新没有固定模式,但有其内在规律和实践方法。各位同学要在创新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努力找寻适合自己的创新突破之路。一方面,要学会“深挖”,深耕自己的研究领域,以刨根到底的精神不断钻研、探求事物的本源;另一方面,要善于“交叉”,打破学科的边界,在不同领域的交融碰撞中,发现新可能、寻找新突破。
近年来,学校有一批师生和科研团队在“深挖”与“交叉”的融通并进中产出前瞻性的原始创新成果。
通过“深挖”,透过复杂现象,探寻最根源的机理问题。在李政道研究所,一批科学家正聚焦自然界最根本的科学问题,面向深空、深海、深地,探究物质起源与演化的规律,尝试对2000多年前屈原的对天发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作出回答。
通过“交叉”,打开视野边界,创造无限可能。许多颠覆性的创新成果,都来自于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攻关。在交大,生命科学与海洋装备技术的交叉,让我们领略到万米深渊下的生态奥秘;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的交叉,让DNA存储海量数据从设想变为可能;医学与智能制造的交叉,将手术的精准和微创推向新的高度;法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等交叉,让智慧法院助力加速实现公平正义……这些多学科交叉带来的创新“红利”,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同学们,尽管你们的研究领域各有不同,但研究的规律、创新的路径有共通之处。在今后的科研实践中,希望大家既要聚焦问题、锚定方向,坚持不懈地探究,努力挖掘到问题的根源和本质,深刻把握其背后的原理与机制;也要能够时常跳出所学专业,突破固有认知的局限,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尝试开展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交叉融通启发新思维、开辟新境界、实现新突破。
第三,要锤炼创新创造之力。
创新之路并非坦途,而是荆棘丛生、充满艰难险阻,甚至九死一生。只有在千锤百炼中不断提升创新创造之力,才能行稳致远。其中,活力与毅力是至关重要的。创新创造的活力意味着在探索过程中不墨守成规,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不寻常”,在大胆质疑、勇于尝试中充分激发奇思妙想,让创新灵感如泉水般不断涌出。创新创造的毅力则意味着对目标的执着坚定,支撑着大家遇到挫折困难永不轻言放弃,在“行到水穷处”仍保持“坐看云起时”的从容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毅。
2022年学生年度人物、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生韩东霖的研究方向是电卡制冷这一新兴领域。在一次实验中,一个指标反常地提升了近四倍,他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抓住这一偶然现象开展深入探索,采用多种测试方法进行了近百次实验,试图发现背后的机理问题。尽管一开始研究进展不够快,面对国际同行竞争的压力,他依旧满怀热情,夜以继日、持之以恒地进行艰辛探索。最终在导师的指导下,他和团队对高熵高分子增强电卡效应的机理进行了系统阐释,突破了电卡制冷应用瓶颈,为未来零碳制冷、小型可穿戴制冷技术提供了全新方案。
同学们,只有兼具活力和毅力,才能在创新之路上阔步前行。希望你们保有敏锐洞察事物的活力,这种活力既来自于对所从事研究的强烈兴趣和好奇心,也来自于平时的认真积累、深入思考和细心总结,这会让你们在创新实践中保持主动和灵活。也要具备持续不懈钻研的毅力,这种毅力体现在耐得住反复验证的繁琐和一次次失败的苦闷,遇到瓶颈和困难,打不开局面时,仍有向目标发起冲击的信心和不断反思改进的勇气,这会让你们在创新实践中保持战略上的定力。
同学们,今后的创新之路或许坎坷却并非独行,学校、师长将和你们携手并进。希望你们学会与人类历史上一代代杰出的科学家和开拓者们对话,体会他们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思维方式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品格;积极与你们的导师探讨,主动沟通科研进展或遇到的困难,及时获取指导帮助;经常与你们的师兄师姐或者舍友同窗交流,在与大家的思维碰撞中获得启迪,求学期间的友谊是值得珍藏一生的宝贵财富;也要善于和自己对话,经常自我审视、自我激励,在独立思考中勇往直前。
同学们,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国家对创新和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希望你们把勇担责任使命、胸怀家国天下作为青春最好的注解,坚守创新报国之志、勇闯创新突破之路、永葆创新创造之力,以创新为魂,与时代共进,成就精彩人生!
谢谢大家!
作者:储舒婷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姜澎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