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绍虞(1893-1984),原名希汾,字绍虞。中国语言学家、文学家、文学批评史家。
1962年,组织体恤年近七旬的郭绍虞要时常从复旦出发,辛苦赶路参加政协、人大、作协等会议,就把郭绍虞夫妇安置到南京西路866弄6号(现奉贤路148弄)的大华公寓内。南京西路866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上下四层,属现代派建筑风格。郭绍虞一家住在二楼,这是一套两房两厅的公寓。一进门是个不大的会客厅,二十几年来,钱伟长、王元化、顾廷龙、叶圣陶等好友常常是这里的座上客。叶圣陶还曾带着孙儿一同到访,恰好郭绍虞的孙儿与祖父母同住,两个小朋友便成了玩伴。由于晚年听力不佳,每每有客人造访,夫人张方行势必坐于近前。这时,她是他的耳。
70年代起,年过八旬的郭绍虞渐鲜提笔。但逢人上门来求墨宝,老先生却也不爱拒绝。拾笔手抖,习惯于在卧室窗口的写字台前挥毫泼墨的老人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儿子就在窗檐齐高的位置架了根竹竿,线的一端系在竹竿上,另一端则系在老先生的手肘处。这样就在相当程度上,通过竹竿和线的牵引,克服了老人手劲不足的问题。郭绍虞生性达观风趣,生活偶有不便,他却刻了一方“七十年代,八十老翁”的闲章送给自己。随着年事渐高,老先生的钢笔字也是越写越小,越写越草,大概70年代起,郭绍虞给出去的手稿皆为夫人誊抄的版本。这时,她是他的手。
1979年,郭绍虞的《汉语语法修辞新探》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交稿前,郭绍虞将手稿交由女婿夏禹龙校验,女婿将意见写在书签上夹在手稿中相应位置,老先生再一一核实校正。今天,笔者翻开这本已泛黄的《汉语语法修辞新探》,看到年近九旬的老先生在书中用红笔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
郭绍虞晚年生活十分规律,每日6点前起床,然后一个人出去溜弯。用好夫人准备的早饭,便来到书房窗口的写字台前,伏案写作。一个人静静地写东西,是老先生最喜欢做的事情。郭绍虞笔耕不辍,直至1984年病逝。如今,郭绍虞的后人依旧居住在该寓所内。
作者:刘迪
编辑:刘迪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