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六年,法语原版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再次来到上汽·上海文化广场。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经典舞台作品不胜枚举,观众如此偏爱它浪漫的故事,以至于经常误以为这是莎翁的“四大悲剧”之一。而这版改编诞生17年后仍让观众念念不忘,特色又在哪里?
从“仙气”回归人间
莎翁原著创作于文艺复兴萌芽时。短短几天里,罗密欧与朱丽叶经历了一见钟情、私定终生、双双殉情……而法语音乐剧的呈现,又将浪漫青春的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
2001年的情人节,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巴黎议会宫剧院首演,当年观众数量达到了200万人次。
饰演罗密欧的演员达米安·萨格,当时只有19岁。而朱丽叶的演员还不到16岁。长发罗密欧忧郁的眼神,和朱丽叶清新娇美的本色出演,都令人印象深刻。即使在非法语地区,它也魅力不减。打开国内网站的相关视频,满屏可见年轻观众激动的“表白”。
而如今,“罗密欧”青春已逝,朱丽叶也几次换角。冲着当年的“仙气”走进剧场,很可能猝不及防遭遇一部“中年爱情故事”。
但在4月5日晚首场演出结束后,不仅年轻粉丝在剧场排起长队,争相与演员合照、购买周边纪念品,不少中年观众也表示满意,甚至有一位带孩子的妈妈说,从来没在剧场这么“嗨”过。
那么,这部剧是如何实现魅力“保鲜”的呢?
浪漫不保鲜,但它们可以
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音乐和舞蹈的“保质期”。
《罗朱》问世时,及时捕捉了电子音乐的流行趋势,作曲家皮斯葛维克大胆地将电声乐队穿插在了管弦乐中。在大段电子舞曲煽动观众情绪后,接替出现的却是优雅古典的管弦乐,时刻扣人心弦。
音乐风格的大开大合,把剧情矛盾、冲突呈现得惟妙惟肖。比如帕里斯求婚后,朱丽叶父母傲慢地要求女儿出嫁。优美的华尔兹立即转入摇滚曲风,在观众心中激起了比朱丽叶更不满的叛逆情绪。
音乐,长期以来也是法语音乐剧的强项。在正式首演之前,往往法语音乐剧会先发行概念专辑试探市场的反应。《罗朱》专辑中的《爱》(Aimer)和《世界之王》(Les Rois du Monde),一度在音乐榜前十名的榜单上停留16周以上。
作曲家皮斯葛维克也是法国乐坛的传奇人物,曾为多位巨星打造一系列畅销单曲。而他为这张专辑倾注了两年心血。他说,“这部作品有34首不同的音乐,首首都琅琅上口,不像一般音乐剧往往只有十几首音乐,然后就是主旋律不断重复。”风格多样的音乐,给观众更多惊喜、新鲜的可能。
而《罗朱》的舞蹈由于电子、摇滚等曲风的杂糅,采用了动感十足的现代舞和现代芭蕾结合编排,甚至纳入不少街舞元素。
观演后,不少观众都在社交媒体惊呼“群舞太良心!”尤其是返场时的卖力表现,“托马斯全旋都跳出来了”。
震撼人心的舞蹈场面,配合“动次打次”的音乐,让返场的掌声经久不息。视频再好,也提供不了如此热情洋溢的参与感。
从爱恨情仇到“维罗纳的孩子们”
除此之外,《罗朱》剧本也作出了不少改动,将主题稍作迁移,弥补了青春浪漫保质期过短的缺陷。
2001年首版的《罗朱》副标题为《从仇恨到爱情》,而在2007年,皮斯葛维克就将其改为《维罗纳的孩子们》。剧本在罗朱的爱情主线之外,赋予了配角人物更多个性光彩,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比如“维罗纳孩子”迈丘西奥,他的热情乐观、幽默风趣与经常相伴出场的罗密欧对比鲜明。以紫衫造型区别于对立的“红蓝”阵营,暗示了这个人物的不同寻常。
虽然自嘲“疯癫”纵情高歌,但处在被仇恨扭曲的两大家族中,迈丘西奥的玩世不恭反而显出其睿智深刻。
迈丘西奥在提伯尔特挑衅时,为保护罗密欧而死于暗剑。曾使诗人普希金大为感动,称赞他是“整个悲剧中最卓越的人物”,因此,普希金认为,迈丘西奥是因此才被选为“意大利人”——十六世纪欧洲最时髦民族的代表。他是“当时青年武士的典范”,“风度文雅、缠绵眷恋而高尚”。
在本次中国巡演中,虽然你看不到长发飘飘的罗密欧,迈丘西奥在一众短发造型的男演员中,一头卷曲不羁的长发造型,多少可以弥补一点遗憾。
即使是激化仇恨、惨剧的肇事者提伯尔特,巡演版中也增加了不少歌曲反应这个角色内心的矛盾痛苦。
可以说,这版《罗朱》不仅试图呈现一场旷世奇恋,更在为“维罗纳的孩子们”的命运作出思考。在两大家族的携手忏悔、“罪孽”与“爱”的旋律起伏中,“家长”辈的观众,对这部作品或许会有更深的体悟。
作者:吴钰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