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流环绕孤岛;
刀光剑影穿行静夜;
面具后面的哭笑;
“蔷薇蔷薇我爱你”中,风声萧萧;
欢场的红灯绿酒中,闪烁着烈士们的热血;
轮盘赌的旋转里,得出胜负概率;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也不问你,
她呢,仿佛灯火阑珊处,
终归有一日,雾散云开,太阳高照,看见了彼此的脸,那是青春和笑靥的花朵,开到最盛期,然后落英化作千红
——这就是1941年的上海。
——编剧 王安忆
话剧《风萧萧》日前亮相艺海剧院。该剧根据20世纪作家徐訏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孤岛”时期的上海发生的一段奇情奇恋。担纲剧本改编的是当代著名作家王安忆。
《风萧萧》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的故事。小说以第一人称“我”展开,抱着独身主义的“我”和三个美丽的女子之间产生了情感,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但与此同时,埋藏在暧昧感情之下的却是危机四伏的“谍战风云”。
故事紧张刺激,但悬疑只是这部作品的一部分。王安忆认为,徐訏的《风萧萧》最终讲述的是“存在”的命题。
徐訏是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他的写作结合了西方现代派的风格,擅长心理分析,将普通的爱情、婚姻与哲学思索奇妙地结合起来。这种手法对文坛影响深远,“雅俗共赏”的叙事风格也深受读者的喜爱。
1943年,他的代表作《风萧萧》连载发表后,一时间“洛阳纸贵”。此后两年间,小说连出五版,迷住了海内外的华人读者。徐訏笔下的爱情具有神秘、浪漫和哀婉的传奇色彩。留学巴黎大学主修哲学的经历让他更多地以哲学的视角看待问题。
“《风萧萧》涉足了‘存在’的命题,他用浪漫的笔触把这个深奥的哲学命题敞露在灵魂世界的言谈之中。”王安忆说,“梦境中的奇情奇恋在梦醒的一瞬化成了烟云,兀然呈现眼前的是依旧平淡寂寞的现实人生。”
她认为,小说中的“我”正是徐訏的自我写照——对理想爱情可望而不可及的追求,对理想女性在内心的爱慕与接近的畏惧,对现实生活的理想化的浪漫关照,都是徐訏本身经历在剧中的反映。
“每一个写小说的人都会受到戏剧的诱惑,把一个小说变成一个戏剧,这个转换对智力和智慧是一种挑战。”对于此次话剧改编,王安忆认为,最大的挑战来自于结构。“徐訏的小说可以意识流,但是戏剧不能。小说是顺着自然时间行进的,可以很从容地书写,娓娓道来。但是舞台对编剧的逼迫是很紧张的,必须在两个小时内完成。”
《风萧萧》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出品,徐紫东执导,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演。该剧在上海艺海剧场连演三场至4月22日。在此轮演出后,紧接着将于4月27日起在光影车间·静剧场持续上演至5月6日。
作者:文汇报记者童薇菁
制作编辑:童薇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