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的舞台上,饰演“王子”和“奥罗拉公主”的吴虎生和戚冰雪,用绝佳默契诠释了所有关于美的定义。在大双人舞中,舞姿轻盈的戚冰雪被吴虎生不断托起,身子斜挂在他的臂弯间,头朝下脸微微扬起,笔直的双腿斜着指向天空,犹如掠过霞光的一只云燕。两人定格的那个瞬间,空气仿佛凝滞,只听见人们的心脏在寂静中跳动的声音。
经过近五个月排练,上海芭蕾舞团版经典芭蕾舞剧《睡美人》终于在今晚(10日)完美“苏醒”,世界首演之夜,如约而至,炫目耀眼。
舞台上的“王子”和“奥罗拉公主”是那么华美夺目,而当“王子”吻醒“睡美人”的那一刻,观众的心也随之融化。然而,这世间从来都没有轻而易举的美丽。
世界级芭蕾舞团都把排演“柴可夫斯基三部曲”当成进阶之路。如今,上海芭蕾舞团终于迎来了三部曲的“巅峰之作”——《睡美人》。
让我们把时针拨到首演之前的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实验剧场。《睡美人》的演员们第一次带妆站上舞台,在钢琴的伴奏声中开始最后的打磨。
芭蕾舞是足尖上的舞蹈,舞者对脚部的保护最为重要。刚刚伤愈复出、在剧中扮演“卡拉博瑟仙女”的范晓枫为了舞台效果,再一次增加了脚尖上的难度。
“卡拉博瑟仙女”在全剧共出场三次,加起来不过十几分钟,但戏份却散在三个场次中。范晓枫从站起到走步需要热身半小时,从走步到能踮脚又需要半小时。这意味着就算只有十几分钟的戏,她依然要在全场保持腿脚的活动状态。
在排练的间歇,时常能看到她蜷缩着身体轻轻按摩脚部,眼睛却一刻不停地盯着还在排练的演员;一旦她继续投入排练,就像一个不顾一切的战士,尽情挥洒着对舞蹈的热爱。
《睡美人》全剧有近50个角色。为此,上海芭蕾舞团超过80个演员,从首席明星到刚进团的新人,每个人都马力全开。整出剧目联排下来需要两至三个小时,这已经是演员们的体能极限;而《睡美人》团队一天要进行两次全剧联排,更挑战着舞者的自我极限。连续八天的高强度排练让大家直呼:“浑身上下没有一块骨头是不疼的。”
对于专业舞者来说,身体是会“说话”的。初夏的上海早晚温差不小,在冷热交替的刺激下,身体很容易变得敏感。在每天上午两个小时的日常训练后,舞者的背心已经湿透。
午后洒满温暖阳光的102排练厅里,在钢琴伴奏声中,可以清晰地听到女演员们每次脚尖鞋落地时的哒哒声,听到男演员们每次跳跃后地板发出的共鸣声,听到主演们跳完变奏谢幕后的喘气声……跳到每一根发丝都在滴汗,跳到衣服湿透,跳到脚后跟水泡长了破破了又长,跳到脚指头挤压摩擦出一个个肉刺,跳到心脏像要蹦出胸腔……
一周七天无休,每天不止一次的全剧联排,这就是上芭演员们的日常。
起跳、接住、定格、旋转、落地,伴随着音乐变奏,吴虎生和戚冰雪需要从舞台右后方一直行进到台前。为了达到“不用确认眼神,也能洞悉对方意图”的境界,他们对身体的掌控力得不亚于武林高手,一招一式都要遵循古典芭蕾的规范,展现出高难度技巧;同时要像音乐剧演员那般,在深入理解柴可夫斯基音乐语汇的同时,让自己的舞步恰如其分地“嵌”入节奏里。
加之编导德里克对戏剧表演非常看重,他们还必须时刻沉浸在角色中,带入情感、不流于痕迹地进行表演。
如果说排练厅里的联排是演员们把单独排练的每个舞段合到一起,那剧场里,舞美工作人员们就是把软景、硬景、装置、道具、灯光,在舞台上按照剧情一一组装到一起,从无到有,呈现给观众“睡美人”的童话世界。
舞美工作人员们的一天从上午九点开始,往往要忙到凌晨一两点结束。序幕加三幕,一共四幕的演出意味着每天至少要进行四遍装景、调整、拆景。从图纸到实物再到舞台,是一遍遍的再创造与精益求精。
由于《睡美人》本身角色就十分丰富,再者本轮演出不少角色有ABC三组阵容,所以全剧服装达到了270余套,还有百余件假发、头饰、头套、胡子、饰品以及近160双皮鞋皮靴,所有面料均采购自中国本土。
仙女们都有与角色名字相对应的舞裙,“奥罗拉公主”更有四套镶满水钻和蕾丝花的舞裙,其设计灵感并不局限于故事发生的17世纪末。因此,服饰和制鞋组的工作人员们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夜以继日地投入制作,期间也根据编导和舞美设计的要求进行了数次修改。
合成前最后的试装花费了整整四个半小时,所有演员按照出场顺序穿上演出服装和舞鞋,戴上假发、头套和头饰。
辛苦吗?是的。世间没有轻而易举的美丽。
作者:李硕 姜方
编辑:李硕 姜方
图片摄影:张挺、陈文、陈伦勋、上海芭蕾舞团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