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虹飞和萨岁乐团以侗族民歌采风为基础,将摇滚乐、世界音乐与传统侗族大歌结合,在创作里寻找传承之道。
千百年来,依山傍水的侗族村寨,日夜回荡着阵阵歌声。这歌声错落有致、婉转清亮、直抵人心。上周六,古老的侗族大歌在万代南梦宫上海文化中心响起。剔透纯净的嗓音,唱出生气盎然的稻作生活,在灯火通明的城市别具洞天。
美丽的侗族女孩头挽发髻、颈戴项圈,笑容清甜。站在舞台中央的吴虹飞是侗族人,也是这支侗族歌队“萨岁乐团”的发起人。2012年,她从贵州黔东南的黎平、从江小黄村带出了一群年轻的歌手。歌手们带着琵琶,出走贵州,北上北京,把大山深处的淳朴旋律唱进了城市人的耳畔、心头。
“高高的树木,郁郁葱葱开满了花,画眉鸣叫,满山回响着歌声。”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复调合唱响起,引人遁入一片桃花源。侗族是音乐的民族,侗族大歌作为罕见的原生态音乐,由歌师口传心授,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宋代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就记载了“仡伶”(侗人)集体做客咏歌的情况:“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弹胡琴,吹六管,歌的是侗乡田园生活的真味。2009年,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侗族大歌没有隐瞒人世的真相,它把每一个曾经鲜活过的生命都融进了歌中。生离死别、恩重如山,每一场人生都有过真实的呼吸,他们怎可去遮蔽?这直愣愣的歌儿。”乐评人邱大立说。
时光蹉跎,令吴虹飞揪心的是,如今会唱更深、更长的经典侗族大歌的侗族人已经越来越少。为了将这延续千年的古歌继续传承下去,她花费三年时间在侗族大歌地区采风,制作了侗语唱片《萨岁之歌》《侗族大歌》。在忠于侗族大歌本初特色的基础上,她加入了摇滚元素,创造出令人迷醉的天籁之声。“想要完全回到传统、恢复侗族大歌的原貌是不太可能的,我想用自己的方式,重建一座侗族大歌的‘神庙’。”吴虹飞说。
吴虹飞的萨岁乐团一共举办了70场原生态侗族大歌的演唱会,行程三万公里,收入用以资助侗族歌队的成员们,鼓励传承侗族大歌。
“这件事非常值得肯定。对城市观众而言,有了欣赏原生态侗族大歌的机会;对侗族大歌而言,也有了更现代的传播方式。”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民族音乐理论家樊祖荫表示。
除了组建歌队全国巡演,吴虹飞还远赴联合国、美国康州大学作“侗族大歌和中国摇滚乐现状”的讲座演讲,为侗族大歌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迈出重要一步。吴虹飞还希望能在侗族大歌黎平、从江、榕江等地区找到最好的歌师来教年轻人唱侗族大歌,把侗族大歌的美妙传向远方。“在复杂的文化市场里,我们理应提出真实不浮躁、更接近本质的民族音乐范式。这么美的侗族大歌,应该被世人知道。”
作者:李思文
编辑:李思文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均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