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周四起持续四天的CBA选秀训练营,在13位球员因各种原因缺席的情况下,仍汇聚了48位挑战CBA赛场的追梦人。他们之中少数人已在低级别的NBL联赛感受过职业篮球的氛围,一些则是自小由职业篮球青训体系培养,另有近半数在象牙塔中锤炼多年,作为CUBA联赛的佼佼者参与选秀。相比之下,个人履历中仅有零零星星业余单挑赛事分站赛冠军的周锐没有太多值得称道的荣誉,却成了人群中最瞩目的那一个——精心梳理的一头脏辫,大臂上纪念爱情的硕大纹身,典型的街球手扮相。这已不是属于周锐的时代了,当初与他一同名震武汉的街球手们早已淡出球场,只留下曾经的武汉街球王一人独自坚持梦想。31岁、1.74米、无专业训练背景,任何一个标签几乎都足以堵上他的CBA之路。“我也不指望会有球队选我,就像好好表现一下自己。”故事的结局,正如周锐以及训练营内所有人所料。
CBA选秀的第五个年头,首度向草根球员敞开怀抱,但他们注定不是这片舞台的主角,至少在本周一的选秀大会当天不是。与去年前三顺位球员皆来自NBL联赛不同,这一次,选秀三甲均由大学篮球制造,16位球员中选创历史新高,但其中无人来自街头——总共六名草根球员报名参加选秀,到了训练营开启时只剩四人,而中选者为零——这是从一开始就注定的结果,草根球员大多压根就未出现在选秀大会现场。
“草根球员与其他球员的差别,一眼就能看出。”作为选秀训练营教练,吕晓明在谈及这一问题时回答得异常坦诚。26日的训练营单挑环节,在周锐首轮被意外淘汰后,这位与其身高相仿的CBA名宿将他拉到球场一边,仅仅一个环节就指导了十余分钟。从切球时的正确位置到如何通过卸力防守高大球员,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被吕晓明称作“小个子的生存之道”,但在自己接触篮球的近二十年来,周锐却从未听闻。“看到周锐,我的触动很大,他身高不高,却在勇敢追梦。但坦白地说,他们还需要专业人士的引导。”从某种程度而言,周锐也是以篮球为职业的人,除了运营篮球场地和组织比赛,他几乎把一切时间都献给了篮球。每日固定的体能训练,一年近50场的实战对抗,周锐与其所在的业余球队过着与职业球员相似的生活。他们并不缺乏与高手过招的机会,如今国内高水平的业余赛事里时常会出现CBA外援甚至现役NBA球员的身影,但时常有机会与NBL球队进行对抗赛的周锐,却深知两者本质的不同,“职业队讲究整体,训练得更系统,和野球场上大牌球员临时拼凑起来的队伍是不一样的。”
曾玩票性质地参加过一些业余赛事的吕晓明则总结得颇有禅意,“野球场太注重个人,草根球员要挑战职业,先得学会把球丢掉。”在他看来,很少有街球手会意识到职业球员在无球时的那些细节,这也就是为何他们能在单挑比赛时一路晋级,却在五对五对抗中存在感稀薄。要改变刻入街球手们骨髓的篮球理念本就难度太大,更残酷却又被外界忽略的另一个事实则是,多数街球手成名时至少已二十出头,早就过了接受专业训练的黄金年龄。
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吕晓明始终态度坦诚,只有在被问及草根球员如何才能真正挑战职业时,含糊地留下了一句,“草根球员不要把结果看得太重,能进入专业体系本就有很大的意义。”这句话背后的意义,作为当事人的周锐比谁都要明了,却无法阻碍他毅然投身选秀,“即便今后不打篮球了,我也会投身篮球培训的事业,到时也能运用到这些职业的理念。”但从CBA公司的角度来看,这显然不是将选秀向草根开放最重要的原因。
在训练营的这些日子,周锐的日程被排得满满当当,训练中间的短暂休憩,还得接受各路媒体的采访与拍摄。所幸对于这一切,他早已习以为常。在国内街头篮球文化方兴未艾之时,周锐就与同时代的吴悠等人声名鹊起,成为一代街球爱好者们心中的图腾。而去年一档篮球综艺节目热映,则将他以及同样参选的唐日晖等街球手一同带向了更广阔的受众群体。如果不是他们的参与,CBA选秀或许本不会有如今的热度,选秀训练营期间,篮球论坛上满是关于球员们表现的讨论。从当年一张桌子、一部手机以及一面贴满各队LOGO的白墙拼凑起的选秀现场,到如今精心搭建的下沉式舞台,CBA选秀每年都会变出一张截然不同的面孔,各种仪式感的环节背后是CBA公司推广这一品牌的雄心,而缺少的恰恰是唯有草根球员才有的热度——热度或许并不仅仅源自街球手们的人气,也因为满足了外界对于业余球手与职业球员差距的好奇。
“草根球员进入专业的平台学习,大学生和有过职业背景的球员则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人知道自己。”训练营里的大部分参与者,都说过与吕晓明类似的结论。从结果而言,草根球员们无疑是选秀大会上黯然陪跑的匆匆过客,但站在CBA联赛发展的长远角度看来,将选秀推向前台的他们或许才是承载着历史重任的故事主角。
作者:谢笑添
编辑:谢笑添
责任编辑:沈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