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开幕式上海代表团骑手,跳高选手陆佳雯在夺得女子跳高体校乙组冠军的同时,也打破了本赛季世界青少年跳高最佳成绩。
带着73金72银75铜的成绩,上海代表团结束了本届青运会之旅。在二青会金牌总数几乎六倍于上届的情况下,奖牌数已无与过往纵向对比的意义,但细化到各项目的发展,却足见上海体育过去这几年在后备人才培养层面的付出与收获。
传统培养模式依然是上海体育的根基,以自行车、游泳为代表的优势项目大批新人涌现。经历了过去这些年的蛰伏,上海游泳尤其是蛙泳项目,在本届赛事展现出了强势复苏的迹象——16岁的体校乙组选手郑英昊一举揽获四枚金牌,其中包含男子50米、100米、200米三枚短距离蛙泳金牌;凭借着在女子50米蛙泳角逐中游出的30秒93,唐钱婷成为二青会游泳体校乙组中唯一达到世锦赛A标的选手,这一成绩在一个月前的光州世游赛也足以位列第七。与此同时,上海在自行车与现代五项均斩获6金,继续着在这两大优势项目中的统治力。
如果说这些项目的强势表现,展现了上海体育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深厚积淀,那么马术、乒乓球、高尔夫、街舞等赛场的丰收,则与申城过去这些年坚持政府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做法有着紧密联系。今年上半年,上海制订出台的马术社会化联办管理办法中,青运会亦被纳入考核范围,16个小项7次夺魁,则是上海马术此番交出的成绩。从骑手的培养,到为私人马匹提供寄养并参与竞技赛事,在马术这项高度社会化的运动中,社会力量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这一合作并不局限于政府与社会化俱乐部的定点合作,有条件的市民个人同样也能参与其中。上海开放的城市特性,为这些更依赖于市场化培养模式的新兴项目提供了成长沃土。从自引入中国之初就始终坚持市场化路线的体育舞蹈,到即将亮相东京奥运会的滑板,从上海多支社会化俱乐部脱颖而出的选手们已然成为国内相关项目的中流砥柱,如今站上二青会领奖台的他们,未来也有望代表中国登上世界舞台。
在上海代表团斩获的全部73枚金牌中,66枚来自夏季项目、两枚来自全能项目,相比之下,冬季项目五次夺冠的成绩或许并不耀眼,但对于这座难见积雪的南方城市已是历史性突破——这是上海首度在全国性综合运动会的冬季项目中夺冠,在这背后则是申城对于体教结合的探索与收获。在上海市体育局冬季备战办的牵头下,上海市冰雪运动协会、冰壶协会从各全日制高校的学生中选拔人才,克服训练时间短、缺乏大赛经验等一系列困难,终在冰壶等多个项目中实现突破,而选手们在场边集体做暑期作业的场景,更成了青运会赛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二青会的累累硕果让上海体育更坚定了人才培养多元化的思路,在上海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上海代表团常务副团长徐彬看来,二青会落幕并不意味着相关工作已告一段落,“结束青运会的征程后,上海代表团将根据项目的不同,针对其他省市涌现出的新对手以及自己队内挖掘出的新后备人才,进一步优化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机制,持续推进上海竞技体育的改革。对于本次赛事表现突出的重点运动员,将会为其制订个人专属的发展规划,结合后备人才库,制订下一届青运会的方案。”
(本报太原8月18日专电)
作者:谢笑添
编辑:谢笑添
责任编辑:沈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