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医院新大楼内部设施
5月26日,随着上海市东方医院陆家嘴本部院区的26层新大楼正式落成,上海又一处空中停机坪揭开神秘面纱。
据上海市东方医院介绍,新大楼在布局上突显了医院优势学科的特色,运用了智能化的导航设备,方便患者在院内就诊流程的便捷,而新大楼内最先入驻大楼的科室中,不乏陈义汉院士领衔的心脏中心和诺奖得主马歇尔领衔的消化病国际诊疗中心,此外还有肛肠外科界“大咖”傅传刚、胆石病“大家”胡海等。
此外,为充分发挥医院应急救援优势,新大楼26层顶层设有医疗直升机转运平台,一旦直升机舱内的患者到达停机坪,可不经换床直接被送入5楼手术室。截至目前,上海共有5家医疗机构设置了“空中停机坪”。
大咖坐诊智能导诊,让患者少跑路看好病
据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透露,大楼落成后,入驻大楼的专家团队将分批次进入,最先入驻新大楼的科室,是陈义汉院士领衔的心脏中心和诺奖得主马歇尔领衔的消化病国际诊疗中心。此外,胆石病大家胡海教授、肛肠外科界“大咖”傅传刚教授、呼吸科主任李强教授、肿瘤学会理事长、肿瘤医学部主任李进教授等,也陆续将诊疗区域迁至新楼。
值得一提的是,新大楼采用了智能化的导航系统,手机下载医院app后,患者即可享受入院后诊疗流程的便捷性。刘中民表示:“对首次入院的患者来说,依然犹如迷宫。为方便患者诊疗或检查,新大楼内开通了GPS导航系统,患者只要跟随手机GPS,就可以自由穿梭于新老楼之间。”
▲上海市东方医院新增的空中停机坪
与此同时,院内患者服务部门对电子导诊系统也进行了优化:界面由过去图像导诊变为语音输入导诊,患者不需一步步按键翻页,而是通过与智能机器人“对话”,直接找到目标专科或专家团队。
伴随新大楼的启用,楼内医院微信“一点通”也即将上线,医院信息科常务副主任夏新介绍说,除实现手机挂号、缴费候诊排号提醒等常规功能外,“每位患者还拥有一个专属的微信‘沟通专线’,可以实现与医生的互动沟通。”夏新进一步透露,手术等候区的患者家属通过智能化显示屏,也可在动态掌握手术进展情况,如手术患者生命状况、患者所处位置等,“待这一系列就诊流程的线上优化系统运行后,预估可帮助每位患者平均节省就诊时间150分钟。”
“患者满意度”是检验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的试金石。新大楼在自助导引机增加了病房护理满意度模块,住院患者输入住院号即可对所在病区进行评价或投诉。
科学布局与尖端设备结合:让流程更便捷患者少受罪
值得一提的是,新大楼打造了一间300平米的航母型“复合”手术室,将多种大型诊断设备都整合在一起,避免患者上下楼跑做各类检查。
院方工作人员透露,“复合”手术室将三大设备CT、MRI(磁共振)、DSA(血管造影X射线机)都整合到了一间房间内。“一般情况下,MRI与CT之间不能兼容并存。CT的构造中含铁,并依靠铅板屏蔽辐射。CT的铅、铁与MRI的磁场发生磁吸作用,会影响MRI运行。传统复合手术室只能两两复合,这意味着患者即便有需要,也只能依靠护工或家属,在院内不同楼层、不同手术室间进行转运。”
而在这间“复合”手术室里,CT机通过轨道可自由滑行至手术床旁,待患者CT检查完成之后,CT马上通过轨道滑走;当患者需要术中MRI成像时,具备多角度复杂摆位功能的移动手术床,迅速将患者精确卡位至固定的MRI旁边;完成CT、MRI、手术床的移动仅不足一分钟时间,为重症手术患者抢救争取到了宝贵的黄金窗时间。
此外,新大楼内还有众多智能化尖端仪器设备,如能实现零造影剂摄入的智能血管造影机、让小病灶无处巡形的精准CT、超静音核磁,以及可使患者全程检查零移动的双悬吊3D机器人,“我们引进的这些高大上设备,不是耍炫扮酷,吸引眼球,最终目标是缩短患者治疗流程,尽可能降低诊疗带来的副作用。”院长刘中民强调说。
屋顶直达手术室:同时拥有屋顶和地面双直升机停机坪
值得一提的是,为充分发挥医院应急救援优势,东方医院新大楼26层顶层设有医疗直升机转运平台, 转运平台与手术梯连通,直升机舱内的患者担架可不经换床,直接放置在24层应急设备储备间的移动手术床上,火速运送至5楼手术室,对于急诊、多发伤重症患者,被转移运送的步骤大大缩减,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性。
记者获悉,目前上海拥有空中停机坪的医疗机构总共包含5家,除了建造较早的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近年来还有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东方医院等。
其中,上海市东方医院除了设在总部院区新大楼的这一处屋顶型停机坪,还在位于浦东新区三林地区的南院区建成地面型停机坪。这也是上海市浦东地区第一家同时拥有双直升机停机坪的医疗机构。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均由东方医院提供。
作者:陈青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