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正处于快速上升期,日益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慢性疾病。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迅猛攀升,患病人群已达到1.14亿。中国已经称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
5月25日,三生制药在京宣布,国内首个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周制剂百达扬正式在中国上市。据介绍,这一长效周制剂通过微球技术持续提供稳态艾塞那肽血药浓度,发挥长效强力的降糖作用,提高患者用药的方便性和依从性,开启了一周一次治疗糖尿病的新时代。
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有很多,高频次的给药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是造成血糖结局差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尽可能地减少每日给药次数,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用药负担,已成为当前临床工作者解决血糖达标率低的重要考虑因素。
▲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平洋地区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
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平洋地区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经纪立农教授表示,艾塞那肽微球属于GLP-1受体激动剂,研究发现,对于中国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周一次的艾塞那肽微球治疗26周后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糖化血经蛋白降低1.43%,空腹血糖降低40.57/mg/dl,同时降低体重1.63kg。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表示,国内外众多研究均显示,用药的次数越多,药物的治疗的依从性就越差。传统的药物治疗方式,从口服给药到注射治疗,从一天四次给药到一天一次,始终不能解决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众性差的难题。而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是中国上市的第一个一周一次的降糖药,颠覆了传统的给药模式。
母义明表示,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该类药物可以作为口服单药治疗效果不佳时联合治疗的选择,与在指南上具有同样地位的需要每日注射一次基础胰岛素相比,一年可减少注射次数313次,极大地提高患者用药的方便性和治疗体验,有效地解决了因依从性不佳带来的降糖效果不佳的问题,还糖尿病患者真正的自由。
“新药并不能替代胰岛素。”母义明教授提醒道,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要误解,以为用了新药,胰岛素就完全不用打了。其实,这两种药物的机制不同,各有各的适应症。对于胰岛功能差,或者已经没有胰岛功能的患者,胰岛素是必须使用的。妊娠女性也只能使用胰岛素。对于部分2型糖尿病的患者,胰岛功能稳定,可以使用一周注射一次的新药,与胰岛素联合使用的话,也能减少平日的用药次数。两者是互补关系,并不能完全替代。
作者:陈青
图片:陈青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