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仿生镜片后10秒恢复视力;电子屏幕根据你的视力自行调节清晰度;眼科手术由机器人完成。”在今天上午开幕的全国眼科浦江论坛暨眼科新技术研讨会上,关于眼科诊疗和手术技术的种种新想法在与会400多名眼科医生中热烈分享。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办,同济大学医学院眼科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眼科协办。作为承办方代表,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集团上海片区总院长、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廉井财在现场表示,以目前眼科技术的发展,许多疑难眼疾有望在30年内由目前看似“科幻”的方式解决。
未来30年眼科或迎“科幻”发展
“从传统的大切口手术到超声乳化、准分子、飞秒激光,数百年来,眼科医学和光学设备的发展是颠覆性的,无数白内障、屈光不正患者通过手术改善了视力,许多失明者因角膜移植得以复明。”廉井财表示,过去几十年中,手术变得“无刀”微创,时间从几小时变成几分钟,治疗过程更安全,很多想象中的治疗手段被实现了。
与会专家认为,随着生物研究、人工智能等学科发展,未来30年,这些变化或许会更“科幻”。《干细胞、基因治疗的眼科应用》《屈光手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互联网与眼科学的思考》等诸多探索性议题引起论坛参与者热议。廉井财教授告诉记者,尽管前沿新技术被应用到临床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以目前的发展速度,30年内眼科很可能迎来新的变革,为目前难以治愈的疑难眼病患者带来治愈希望。
“视界之星”年输出百名手术医生
本次论坛同时举行了第五期“视界之星”结业仪式,14名来自全国11省市的基层医生接受结业证书,成为可独立或辅助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合格手术医生。据了解,“视界之星”是2017年10月首届浦江论坛上启动的全国眼科医师人才培育计划,不足1年时间内,该项目已完成5期免费培训,向全国输出超过100手术医生,按照每位医生年手术量1000台计算,年可服务10万白内障手术患者。
▲5期“视界之星”培养百余名手术医生
据了解,我国现有近视患者已超过三亿人,占世界近视人数的33%,青光眼、白内障等老年眼病发病率也随老龄化社会发展持续上升。2016年发布的“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指出,我国约90%的县设有眼科医疗机构,其中约90%可以独立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但农村贫困人口白内障致盲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基层眼保健工作仍需加强。
“我们成立眼科实训中心、开展‘视界之星’项目,正是希望帮助更多的基层青年医生掌握手术技巧,服务更广泛的患者。”廉井财说。
非医人士参会 “观察员”见证眼科技术发展
本次论坛上还有部分特殊的参会者:由青年学生、眼病康复者、普通民众们组成的“观察员”。他们受邀参会,见证眼科诊疗的新发展和未来畅想。
“我的白内障、老花和近视眼一次手术解决。医学的发展竟然如此之快,三十年前,有些技术想都不敢想。”年逾七十的论坛观察员顾先生说。
“我们班40几个同学,只有4个人不戴眼镜。听了眼科专家的论述,我感觉眼睛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来自上海某高校的大一学生观察员说。
“做学问很重要,普及眼科保健知识同样重要。作为眼科医生,我们有义务让更多患者了解治疗方式,更有义务让健康人具备眼病防控意识。”廉井财表示,这也将是未来浦江论坛的举办目的之一。
作者:陈青 朱伟杰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