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针对无证照餐饮的攻坚战正在上海打响。自今年1月上海市政府召开无证无照食品经营治理专题调研会以来,全市上下将无证无照食品经营治理工作列为2018年的重点工作。今天的上海市无证无照食品经营治理工作推进会议上公布信息:上海已有13区基本实现“零无证无照”,各区还在探索疏导机制及便民新业态监管服务,确保老百姓“家门口的便利”。
截至7月10日,全市已治理无证无照食品经营22579户,其中存量已治理16595户,总治理率为95.56%(存量治理率94.33%,增量治理率99.14%)。已治理22579户中,取缔(关停、歇业)占51.36%,转变业态占3.83%,办证占29.38%,备案占15.43%。松江、宝山、嘉定、奉贤、青浦、杨浦、普陀、静安、崇明、闵行、长宁、金山、虹口等13个区已基本实现“零无证无照食品经营”。
结合市委大调研要求,今年1月以来,各级领导深入街镇、村居、街区调研无证无照食品经营治理工作,了解社会反响、群众需求。上海市食药安委2月24日印发《2018年上海市无证无照食品经营治理工作方案》。
在推进治理工作的过程中,各区按照“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比如,长宁、虹口等区与区食药安委成员单位协调规划商业布局,解决居民饮食服务不便利的状况。比如,市食药监局联合商务、公安、城管执法、绿化市容、环保等部门共同研究“移动餐车”等新型业态的监管要求。
为解决“疏”的难题,体现城市管理精细化、有温度,市食药安办会同相关部门积极研究有效措施。这包括,会同市工商局、市环保局、市规土局、市房管局等单位研究无证无照食品经营治理的疏导机制,在房产性质、环保等办理证照前置条件上达成一定共识。
与此同时,上海出台了《关于小型超市(便利店)从事菜肴复热、分装类经营活动食品经营许可监管工作指南(试行)》《上海市食品经营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疏导无证经营“十二条”措施》《上海市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等,明确了对新兴业态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并指导基层开展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备案纳管工作。
为巩固治理成效,市食药监局会同各区市场监管局加强线上线下联动与政企互动,精准查办利用网络无证经营食品的违法行为。今年4月19日,市食药监局联合市公安局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打击网络无证食品经营违法行为合作备忘录》,健全了政企间“联防、联控、联打”的互动机制,将本市线下的无证无照食品经营户的数据告知网络第三方平台,平台逐一比对线上外卖商家的数据,目前共发现1031户匹配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将这些外卖商家进行了“下线”处理。
各区也进一步创新了事中事后监管模式。比如,浦东、宝山、闵行等区积极探索建立小餐饮备案退出机制,在保障老百姓日常饮食需求同时,实现备案“能进能出”,守牢食品安全底线。松江、宝山、静安、普陀等区创新执法方式,进行延时执法,错时监管,防止回潮现象。
在此期间,上海在构建无证照餐饮社会监督与共治机制。市食药监局和徐汇等区与外卖商家合作探索建立无证无照食品经营发现举报奖励机制,外卖骑手既是送餐员,也是举报无证餐饮志愿者,成为监管部门的延伸“手臂”。奉贤区出台《奉贤区违法违规食品生产经营微信举报小额快速奖励办法》,加大对辖区内无证无照食品经营行为的举报奖励力度。
上海市食药安办主任、市食药监局局长杨劲松称,无证无照食品经营是多年痼疾,如何最后攻关与固守成果是当前的现实任务,也存在一定难度。比如,无证无照食品经营的形式可能会更隐蔽,实体店消失的同时,线上的查控压力更大;新业态不断出现对行政许可政策的把握提出新要求;部分区域餐饮配套服务设施不到位、市民需求不满足的情况如何综合施策解决等。
上海市食药安办、市食药监局方面表示,下半年将会同相关成员单位和各区,结合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进度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食品保障准备的要求,加快推进无证照餐饮治理工作,研究健全长效治理机制,打好治理攻坚战。
副市长许昆林出席会议。
作者:唐闻佳
编辑:郝梦夷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