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期待的抗癌K药终于来了!
默沙东公司(在美国与加拿大称为默克)今日(26日)宣布,其PD-1抑制剂药物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用于经一线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疗。从提交申请到审批仅仅五个多月,这也创下中国进口抗肿瘤生物制剂最快记录。
中国药监局最近气势如虹,对抗癌新药大开绿灯!O药获批仅过了一个月,K药也来了!至此,最知名的两个免疫治疗新药,终于全面登陆中国。
K药,在癌友圈早已人尽皆知,中文名叫“帕博利珠单抗”。民间之所以叫它K药,是因为它英文商品名是Keytruda。类似的道理,O药的名字来自它的商品名Opdivo。它们俩是最热门的抗癌药物,而且机理非常类似,都属于PD-1抑制剂。
PD-1抑制剂是肿瘤免疫疗法的一种。所谓免疫治疗,是指通过调节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治疗肿瘤的治疗方法。免疫治疗种类繁多,已经成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种主流肿瘤治疗方法。目前疗效最明确,应用最广的就是PD-1抑制剂。
PD-1本身是阻止免疫细胞活化的重要蛋白,癌细胞经常利用这个机制来逃脱免疫细胞对自己的杀伤。K药这类PD-1抑制剂,可能打破癌细胞的抑制,激活免疫细胞,从而达到控制癌细胞的效果。
这次K药获批上市针对的是晚期恶性黑色素瘤,它是目前国内唯一获批针对这个患者群体的PD-1抑制剂,而且从递交到获批用时仅仅5个多月,创下了中国进口抗肿瘤生物制剂最快审批记录。
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而且容易转移。在免疫治疗出现之前,如果发生转移,患者的整体5年生存率只有5%左右。幸运的是,黑色素瘤患者也是最先从免疫疗法受益的群体之一。美国最初尝试免疫药物的一批患者,不少已经存活了超过10年,成了超级幸存者。
说起用K药治疗黑色素瘤,最有名的例子应该是美国前总统卡特。他在90岁高龄被发现黑色素瘤,而且出现了肝转移,脑转移。如此高龄当然无法用化疗,于是他选择了使用了K药配合放疗的组合疗法,结果肿瘤完全消失了。
如今,“治好美国总统的药”进入了中国,中国的黑色素瘤治疗终于也进入了免疫时代。
▲美国前总统卡特认为K药是让他肿瘤消失的重要原因
美国批准上市后,为什么中国没有马上批准上市呢?
除了需要药企等向中国提出上市申请等因素外,一个重要原因是需要中国的临床试验数据。中国人的黑色素瘤和欧美的主要亚型有所不同,欧美最多的是晒太阳搞出来的慢性日光损伤型,而中国最多的是肢端型和粘膜型。不同亚型的基因突变,对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的响应都有不同,因而K药想要在中国上市,就必须针对中国患者单独进行临床试验。这也是各国对进口药上市获批的惯例做法。
就目前看,无论客观缓解率,还是总生存,K药都显著好于化疗药,是近40年来中国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的巨大进步。
在最新的《中国临床协会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2017版》中,鉴于K药更高的反应率及更少的副作用,专家已经认为K药应被考虑用作一线治疗方案。
PD-1抑制剂药物被认为将重塑肿瘤治疗格局
黑色素瘤是一种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是皮肤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癌种,也是中国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年增长率为3%-5%,已成为严重危及中国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
黑色素瘤恶化程度较快,极易出现远处转移,因此,一旦进入肿瘤晚期,既往治疗手段疗效相对较差,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研究数据显示,一旦发生肿瘤转移,黑色素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4.6%。
“过去几十年里,我们对抗恶性黑色素瘤的方式十分有限。使用传统治疗方案,患者的长期生存获益非常低,”帕博利珠单抗中国黑色素瘤KEYNOTE-151临床试验首要研究者、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恶性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黑色素瘤协会会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郭军教授指出:“恶性黑色素瘤是对免疫疗法反应最敏感的肿瘤之一;在国外, 以帕博利珠单抗为代表的PD-1抑制剂早已成为了恶性黑色素瘤的标准治疗手段。如今帕博利珠单抗在中国获批,意味着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终于有了与世界接轨的治疗方案, 也将推动中国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格局的改变,这在人类对抗恶性黑色素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近些年来,免疫治疗的突破性进展取得了整个抗击肿瘤史上伟大的胜利。帕博利珠单抗在国内的获批,也给苦苦盼望得到更好治疗方案的肿瘤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长,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李进教授强调:“肿瘤免疫治疗时代已经来临, 将成为全球范围内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也不例外。我们必须合力推动免疫肿瘤学在中国的发展,联手创新药物研发企业,开展免疫治疗教育、伴随诊断建设和跨癌种学科建设,将免疫治疗的优势最大化发挥,让更多医生参与其中,让更广泛的患者群体能因此受益。”
大家之所以如此兴奋,还因为K药潜力无限,黑色素瘤仅仅是个开始。
从全球范围获批适应症数量而言,K药是目前用于治疗晚期瘤种最广泛的免疫药物。它已在80多个国家获批使用,覆盖了9个瘤种的12个以上适应症,包括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头颈癌,霍奇金淋巴瘤,膀胱癌,宫颈癌,胃癌,B细胞淋巴瘤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K药2017年革命性地被批准上市用于治疗MSI-H(微卫星不稳定性高),成为第一个所谓的广谱抗癌药。
这是一件大事儿,因为全世界第一个按分子特点而不是发病部位批准了一个抗肿瘤药。无论肿瘤在什么器官,只要属于MSI-H亚型,都可以使用K药。
那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MSI-H亚型呢?
目前通常是拿肿瘤样品做免疫染色,检查四种蛋白的表达(MLH1, MSH2,MSH6, PMS2),如果有一个是阴性,就认为是MSI-H亚型。这种检验在中国主要的三甲医院都可以完成。K药的另一个主要适应症是肺癌,这是中国的第一大癌种。在美国,K药已经被FDA批准为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药物,替代化疗成为了新的标准治疗方案。据我所知,它在中国的相关临床研究也已经完成入组,期待看到积极结果。
免疫治疗的下一个热点,毫无疑问是联合治疗。
单单K药,在全世界就有超过700个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多数都是联合其他药物一起治疗。有些结果已经让人眼前一亮,比如,在今年公布的非小细胞肺癌试验中(代号KEYNOTE-189),K药联合化疗的总缓解率是单用化疗的两倍以上,而且显著提高了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让死亡风险降低了50%左右。
在中国,K药也有很多试验正在进行,我个人尤其期待看到它对中国特有高发肿瘤的效果。
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国癌症患者存活率显著低于美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癌症类型很不一样。中国特别高发的胃癌、肝癌、食管癌等,目前整体治疗效果都不太好,原因是绝大部分患者不适合靶向药物,基本只能靠化疗和放疗等传统手段。
幸运的是,从目前的临床试验数据来看,免疫药物至少对其中部分亚型(包括前面提到的MSI-H)患者是有效的。
我期待看到免疫药物更多的成功数据,更期待它们早日进入医保,尽早让更多患者受益!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唐闻佳
综合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