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均波院士在徐汇医院带教手术
如何打破医院间的地域、用人制度等屏障,放大优质医疗资源始终为业内所关注。今天,由徐汇区中心医院(又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主办的“葛均波院士工作站”成立二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传出消息,以医联体为平台,葛均波院士工作站落户徐汇医院已两年,一系列机制的明确让徐汇医院的相关学科获得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院士在基层也让老百姓实现了“家门口看病”“家门口手术”,获得真正的实惠。
201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领衔的“葛均波院士工作站”,在徐汇区-中山医院医联体内成立,并正式落户徐汇医院。这在上海、乃至全国也是少见的,目标是为区域老百姓就医提供方便,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中山医院心内科院士团队的优质医疗服务。
走过两年,徐汇医院执行院长朱福直言,这是“最紧密的医联体,最规范的工作站”。两年来,在葛均波院士团队的指导下,该医院的心内科年收治病人总数、冠脉介入手术均大幅增长。心内科一直是徐汇医院的优势品牌,此次经连续四期的建设,目前已进入新一轮第五期上海市重点专科建设,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多部门临床科室,综合实力名列上海同级同类医院前茅。
这一切离不开葛均波院士工作站对徐汇医院心内科的“高密度助力”,比如,每周三中午,徐汇医院的业务骨干要与中山医院心内科开展病例讨论,累计已有1200余人次;每周院士团队要来徐汇医院带教疑难重症手术,累积200多次;每周徐汇医院的科室骨干要到中山医院参加手术、查房,累计180余人次。两年来,葛均波院士先后十余次至徐汇医院开展高难度手术现场演示,并进行院士教学查房;该院士团队的钱菊英教授、周京敏教授等也定期来院教学查房、疑难病例会诊,对相关专业进行技术支持,实现中山医院-中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分级诊疗。
▲葛均波院士在徐汇医院带教查房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疗管理实现一体化运作,老百姓也获得实惠。近两年,徐汇医院心内科门诊人次增长七成多,手术人次增长三成,平均住院天数缩短2.63天……老百姓对于“家门口专家查房”“家门口专家手术”交口称赞。
2017年12月,葛院士又牵头成立了中山医院心脏康复协作基地,联合徐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心肺功能评估、指导心脏康复,发挥学科优势,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葛均波院士团队还定期下基层为患者制定合理有效的随访计划,动态了解患者心肺功能的变化,及时调整运动处方,评估运动康复疗效。
今天的研讨会上,徐汇区副区长晏波谈到,徐汇区是上海的“卫生大区”,三甲医院多,如何依托三级医院的丰富资源补上基层诊疗的短板,这道命题徐汇区一直在寻求多种探索多种解法。徐汇区-中山医院紧密型医联体是一种方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徐汇医院院长周俭介绍,徐汇区-中山医院紧密型医联体成立于2016年4月,中山医院派驻了33位专家到徐汇医院担任学科带头人,陆续成立了葛均波院士工作站、周平红教授内镜工作站等。
依托三级医院的“精准帮扶”,徐汇医院心内科等学科在市重点专科评比中名列前茅。同时,医联体的上级医院对徐汇区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开放了号源,分级诊疗工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各级医疗机构之间打破院墙限制,在学科、人才等方面融合发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群众对医改的获得感。
▲葛均波院士(左)在徐汇医院
葛均波院士谈到,把院士工作站设到基层,除了要做好临床水平提升工作,下一步还将着力带动下级医院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工作。
针对我国心血管疾病迅猛增长的严峻现状,徐汇医院心内科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正着眼心血管领域前沿、难点问题。比如,继续深入开展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黄连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等研究。另一方面,徐汇医院正尽一步完善胸痛中心建设,优化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诊疗流程、提高危重胸痛患者的诊疗能力。
此外,徐汇医院正借助“云医院”网络展开三级心血管疾病网络体系建设,希望加强社区人群与高危人群的管理,从而降低区域居民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目前,在葛均波院士团队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下,徐汇医院心内科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
本次研讨会为期三天,与会专家还将围绕心血管疾病诊治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心血管超声实用新技术分享经验与教训。
作者:唐闻佳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