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子宫内膜病变折磨的病人紧紧抓住陈亚萍的手不断致谢。
92岁的老太太还要开刀,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陈亚萍清楚,这放在一二十年前是不敢想的。但近些年,一切在改变。
随着老龄化加剧、生活水平提高与人均寿命延长、医学技术进步及大众健康观念的改变等因素叠加,手术室迎来了越来越多高龄老人。
在妇科病房里,五六十岁算是年轻的
在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病区,手术年龄的上限被一再刷新。
陈亚萍两个月前在门诊见到钱婆婆时,这位92岁的老太太感觉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检查后发现,老人家是被子宫脱垂折磨的。 “这是妇科老年女性常见病,得病的老人其实蛮痛苦的。”陈亚萍的话说出了老人的心声,由于排尿困难,老人每晚要起床三四次,几乎难以入眠,长此以往,被折磨得没了人形。
家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带老人来看病。他们没想到,这么大岁数不仅可以手术,手术后老人还恢复得很好。
在我们身边,老人越来越多了,老年外科成为一个新课题。作为衡量健康水平的三大指标之一,上海人均健康预期寿命连年提升,其中上海女性平均预期寿命为85.2岁,达发达国家水平。女性似乎更为长寿,但与男性相比,女性也更容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疾病,加上女性自然寿命长于男性,带疾生存时间也长于男性。
在妇科领域,老年妇女正成为医生诊疗的重点人群。以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为例,仅今年上半年,陈亚萍就已成功为70岁以上老年妇女开展较高难度手术39例,其中80岁以上人员有13例。
“如今在我们妇科病房,五六十岁都算是年轻的。”陈亚萍说。
高龄手术增多对医院提出更高要求
手术室来了高龄老人,风险与挑战也随之而来。根据年龄,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可按由弱到强分三个等级:60岁至 70岁、70岁至 80岁以及80岁以上。其中,80岁被认为是手术难度跨越的一个分水岭。
以92岁的钱婆婆为例,除了妇科问题外,还合并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等问题。老年人在手术期极易出现心脑血管意外、血栓性疾病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很多时候,治疗变得很棘手。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市五医院特地在手术前为她召集了多学科会诊,由心内科协助控制血压,麻醉科会诊评估麻醉风险,妇产科三级医师术前讨论及总结,并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手术最终成功实施。
▲术前查房时,陈亚萍安抚子宫脱垂的老人。
在妇科,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宫颈癌等癌症的高发年龄都在更年期以后,这些年更呈现高发趋势。今年年初,81岁的程奶奶被确诊为卵巢恶性肿瘤。然而,程奶奶有10年的高血压史、20年的脑梗病史,手术过程不可避免会有创伤,80多岁的老人极易出现失血性休克、不能耐受手术的可能。
恶性肿瘤不治是死,万一引起并发症又极易出现医疗事故,两难的选择摆在医生面前。救还是不救?联合其他学科综合评估后,陈亚萍选择了往前冲。所幸,手术成功了,手术后第 19天,程奶奶顺利出院了。
高龄手术增多对医院提出了更高要求,高龄患者的背后其实是一群集结而来的学科:高龄麻醉、高龄患者术后护理、重症监护等学科新内容相继发展起来。
转变观念,优雅到老
如今,老人愿意看病了,但愿意的前提很多时候还是“忍无可忍”。陈亚萍遇到过太多子女硬拖着老人来看病的。“不少老人患病其实很久了,一直扛着,或自行用药,症状可能稍有舒缓,但掩盖了真正的病因,最终造成病情恶化。”陈亚萍感慨,这归根到底,还是观念没转变过来。
医生解释,绝经后的女性尤其应关注生理健康。流行病学研究调查发现,绝经后的女性由于卵巢衰老,导致雌激素低下,会出现各种全身不适的症状,退化性疾病和老年慢病风险明显上升,会直接影响绝经后女性健康和老年生存质量。
“人的衰老是必然的,但延缓衰老、少得病是可以通过主动治疗和干预实现的。”陈亚萍以雌激素介入围绝经期女性治疗为例说道,很多人认为雌激素只在卵巢,其实从头发到脚后跟,雌激素遍布女性全身。近年来,我国开始强调这种激素治疗,然而愿意接受的女性仅1%至2%,而在欧美发达国家,经半个多世纪的宣传,接受激素治疗的女性占30%至40%,大量女性由此获得更好的老年生活。
“大众的观念需要慢慢改变,但记住不要放弃自己太早,即使老也要优雅到老,有尊严地老去。”陈亚萍说。
作者:唐闻佳 李晨琰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陈亚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