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取自希腊文“紫色”的意义,她是一种卤族元素,化学符号是I,是我们人类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要元素,健康成人体内的碘总量为20-50毫克左右,其中70%-80%存在于人体的甲状腺。近年来,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大幅升高,个中原因众说纷纭。我们在门诊和病人交流时发现,甲状腺有问题的病人特别关心自己的“碘”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我要不要吃碘?能不能补碘?多吃还是少吃?成为病人心中永远的“选择障碍症”。
人类自身无法合成碘,补碘是你一辈子的事情
首先,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可以通过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而影响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特别是影响大脑发育和智力水平。既然她和人类的代谢密切相关,而人类自身又无法合成碘,那么一般情况下,我们人类终其一生,都需要碘的补充。中国曾经是世界上碘缺乏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食盐加碘是国际公认防治碘缺乏病的主要措施,符合微量、长期及生活化的要求,只要每天坚持合理食用合格碘盐,即可满足人体对碘的需求。
中华医学会在全国开展的碘营养和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居民的碘营养为碘充足;上海市疾控中心的监测结果也提示近20年上海市居民的碘营养状况趋于稳定,总体处于适宜和安全的水平。但是世界卫生组织(WHO) 推荐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因此要注意碘量的摄入相对不足。虽然上海靠近海,但从海产品中摄入碘并不多,上海市居民紫菜、海带的消费率分别仅为43.5%和43.8%,即一半以上居民不吃此两种食物。上海市居民海水鱼、其他水产品的消费率较高,分别为78.0%和97.2%,但动物性水产品含碘量相对较低,对碘的贡献较小。所以,虽然我国目前整体上碘营养充足,但并不代表不需要食用碘盐。
整体碘营养适宜,但是孕妇和乳母依然轻度碘不足
近年来,上海市居民碘营养状况均处于适宜水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孕妇碘营养呈现轻度缺乏。孕妇较普通人群更需要碘,碘的相对缺乏会增加流产以及小朋友发育迟缓和智力低下的问题。所以,准妈妈和小妈妈的家庭要记住,在妊娠、哺乳期这一特殊生理过程中,母体对碘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妊娠期碘需求量的增加源于尿碘排泄量的增加和胎儿甲状腺对碘原料的需求。近期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发表的研究显示,妊娠早期碘缺乏会引起孩子在8-9岁时智力以及阅读能力的下降。
准妈妈和小妈妈如何补碘,国内相关指南推荐补碘方式包括加碘食盐、食物(部分海产品,如海带、紫菜;蛋类,如鹌鹑蛋、鹅蛋、鸡蛋等)、其他补碘试剂(含碘营养素补充剂、碘油丸)。 而最佳的补碘时机是妊娠前三个月,因此准妈妈们只要在孕前3个月和怀孕期间确保适量的碘摄入,胎儿就能够从母体中获取足够的碘来满足大脑发育的需要;新妈妈们只要在哺乳期内确保适量的碘摄入,婴幼儿就可以从母乳喂养中获取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所需要的碘,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应食用含有足量碘的配方奶等食品。
凡事过犹不及,部分人群特定阶段要规划好碘摄入
那么补碘是越多越好吗?答案是否定的,碘与甲状腺疾病之间的关系呈 U 形曲线,碘过量或缺乏都会损害甲状腺功能。WHO 推荐12岁以上成人每天补碘150微克,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每天250微克。当然,目前并没有确切的科学证据表明甲状腺疾病的多发与食用碘盐有直接的关系。
碘过多只对少数人产生影响,比如他可能会导致或者增加甲亢、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无痛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发生概率或者疾病本身的严重程度;孕妇如果摄入碘过多,可能导致新生儿“暂时先天性甲腺低能”;甲状腺癌术后一般可正常碘饮食;若甲状腺癌术后计划开展放射性碘-131进行内照射歼灭术中未清除干净的癌组织、或转移病灶、复发病灶,则治疗前需低碘饮食;妊娠期补碘也并非越多越好,最佳的碘摄入量目标是尿碘中位数在 150~249 μg/L,此范围内的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和低甲状腺素血症的发病率均最低。
总结来说,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碘缺乏或过量均可危害人体健康,特别是对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婴幼儿的危害更为突出。总之,补碘是一辈子的事情,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原则,实施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小小少年们,在青少年时期前可以多食用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哦。
(作者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甲状腺疾病研究中心博导)
作者:余飞 陈青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