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厘米长小鱼刺刺破食管,戳入纵隔,直逼心脏和主动脉,成了可怕的“定时炸弹”……一周前,71岁有心脏病史的老张几乎绝望,原以为只是卡进了一根小鱼刺,没想到竟需要行开胸手术取出!而因为他已被确诊冠心病10年,反复间断胸闷,手术风险极大。
这可如何是好?!
“做了两次胃镜鱼刺都不见踪影,还以为已经排出去了。”今天,即将康复出院的老张回忆当初,仍心有余悸,“没想到快要扎到心脏和大血管了,太凶险了。”不慎吞食鱼刺后3天,老张最初的症状消失,但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前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再请医生看看。
胸部CT结果一出,就得知了本文开头描述的结果,老张一下不知所措了——鱼刺已从食管自行破壁而出,扎入了前方包裹心脏和大血管的纵隔之中。
“病情已经相当凶险了,如果不立刻取出,一旦出现感染,病人九死一生。”内镜中心蔡明琰主治医师两次尝试,第二次甚至通过胃镜切开黏膜层,但仍无法寻觅鱼刺的踪影,“只要鱼刺露出一个小小的尖端,就有机会取出,避免风险巨大的开胸手术。”
遗憾的是,这根肇事鱼刺已完全刺出食管,从内部观察,其破口居然已经愈合。
为了一根小小的鱼刺,难道只有开胸手术一条路了吗?胸外科和内镜中心专家认真讨论后认为,基于病人实际情况,手术风险极高,医生清楚,“以他的情况,很可能下不了手术台……”
面对患者哽咽的恳求,同事们期冀的目光,内镜中心周平红主任果断决定,由其主刀,再次尝试内镜下“拆弹”。
手术前,周教授反复比对CT片,定位可能穿出食管的位置,小心切开食管壁,黏膜、黏膜下层、肌层……虽说定位了大致位置,但食管开窗进入纵隔找一根小鱼刺,无异于大海捞针。
在场所有人屏息凝神,这时一刀切入食管肌层时,见脓液流出,大家爆发出欢呼声,因为这意味着这根肇事的鱼刺就在附近脓腔里。只见周教授扩大切口吸尽脓液,仔细探查纵隔,终于鱼刺露出了深藏其中的身影,取出,放置食管可回收支架……一切顺利!
手术后,患者禁食抗炎一周后顺利流质饮食,今天出院了。
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教授以“胆大心细”著称,他曾以“大国工匠”身份登上央视,也是目前该节目里唯一的诞生在医学界的“大国工匠”。
周平红说,敢于这样的尝试,是基于近几年大量内镜切除新技术成功开展的基础。
据悉,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从消化道表浅的黏膜病变扩展到黏膜下肿瘤的切除,再到现在对良性肿瘤的内镜全层切除术,甚至可以进行胃肠道腔外肿瘤的切除。周平红教授表示,现在的内镜下切除治疗真正的做到了“由表及里,由内而外”,惠及广大患者。
作者:齐璐璐 唐闻佳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