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余年来,新的冠状病毒不断出现,可分别引起人类及动物的不同疾病。此次新冠肺炎患者中也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中国在短期内即初步鉴定新病原,显示了政府对突发新现传染性疾病的处置能力明显增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医学院教授闻玉梅日前撰文,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新冠状病毒,并提出防控建议。文汇报获得授权发布,全文如下:
近50余年来,全球不断出现了许多新的不同种类的冠状病毒,分别在人类及动物中引起不同疾病。近来,武汉在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中也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冠状病毒(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办公室2020年1月23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22日0-24时,24省(区、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31例,新增死亡患者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除1例53岁以外,其余均为65岁以上老年人,80岁以上5例,分别患有癌症术后、肝功能损坏、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帕金森等慢性、基础性疾病。13省(区、市)报告新增疑似病例257例。全国共有25个省(区、市)报告疫情,新增河北、辽宁、江苏、福建4个省。港澳台确诊各1例;美国1例,日本1例,泰国3例,韩国1例。
为了有效地防控2019-新冠状病毒的疫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第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1、冠状病毒的特性是什么?
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归类于病毒目(Nidovirales)中的冠状病毒科(Cirinaviridae)。其基因组为一条完整的单股正链RNA,长约30Kb,是RNA病毒中最长的RNA核酸链。具有正链RNA病毒所具有的重要特征: 5’端有甲基化“帽”,3’端有PolyA “尾”结构。冠状病毒基因组中20Kb为非编码区,仅10Kb为编码区,编码结构蛋白与辅助蛋白(accessory proteins)。
病毒某些基因重叠,可通过核糖体的移码表达多种非结构蛋白。
每个病毒结构蛋白基因之前均含有调控相应蛋白表达的序列或结构。病毒有4种结构蛋白:S蛋白(Spike protein,刺突蛋白),M蛋白(membrane protein膜蛋白),E蛋白(envelope protein,包膜蛋白),N蛋白(nucleocapsid,核衣壳蛋白)。
冠状病毒编码多种独特或具有不寻常酶活性的复制转录酶。冠状病毒的核衣壳呈螺旋对称形(在正链RNA病毒中很少见)。由于冠状病毒基因组大而复杂,其转录过程也比较复杂。
各种冠状病毒的基因组有所不同,可在其非编码区分别发生不同的变异而改变调控功能;编码区可编码不同的功能蛋白;加上RNA病毒的复制酶缺少校正(proof reading)功能,病毒在自然界与动物体内复制过程中发生重组与变异的机率高,因此可出现新的或再现的冠状病毒株。
根据其基因组结构及系统发生学分析,冠状病毒科可分为4个属:
Alphacoronavirus,Betacoronavirus,Gammacoronavirus,Deltacoronavirus.
其中,Alpha和Beta冠状病毒仅感染哺乳类动物,
Gamma和delta冠状病毒主要感染鸟类,少数也可感染哺乳类动物。
Alpha和Beta冠状病毒引起人呼吸道感染,或动物肠道感染。
2、冠状病毒如何致病?
冠状病毒原主要在动物与人中引起呼吸道和肠道感染,临床表现并不严重,仅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发生感染。
2002-2003年,在我国香港、广东地区突然出现冠状病毒引起人-人间传播的肺炎,称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引起了全球关注。SARS-CoV主要感染肺上皮细胞。病毒也可进入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但是在这类细胞中并不能完成完整的复制周期,属流产型感染,不会产生完整的病毒。
有意义的是——病毒进入这类细胞可以诱生促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而致病。
研究发现,在SARS-CoV 患者血清中这类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均升高。但是对于SARS-CoV造成肺组织严重病变的具体机理仍不明确。
在8098位患者中,774例死亡(9%),因此冠状病毒与相关疾病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然而,在SARS被控制后,冠状病毒除在蝙蝠或一些动物中存在呈无症状带毒状态外,在人群中仅引起15%~30%的散在的呼吸道感染,不引起严重疾病,也未在人群中构成继续流行的威胁。在人中发现的4种冠状病毒(HCoV- NL63,HCoV-229E, HCoV- OC43和HKU1),也仅见于在免疫低下者中引起一般性呼吸道感染,或在婴儿及老年人中引起严重的呼吸道感染。
在SARS爆发后十年,2012年在中东地区出现了又一种高致病性冠状病毒——中东呼吸道综合症病毒(MERS- CoV)。
第1例患者是沙特男性,61岁,表现为肺炎及急性肾损伤。此后连续出现1542例患者,其中544名患者死亡。
*2015年韩国出现过一次小范围MERS- CoV暴发涉及180病患者,36人死亡。这一爆发是首例患者在中东感染后,通过人-人间直接传播所致,其中多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医护人员。
我国出现过一例自韩国回国的MERS- CoV患者,在其接触者中有2例也发病,但病情不严重,说明日益增多的人员往来对外来感染所致疾病的威胁不可低估。
由于早期爆发MERS- CoV中患者死亡率高达~50%,曾预计MERS- CoV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全球爆发,但 2013年仅有散发MERS- CoV病例。
*2014年则出现了MERS- CoV感染高峰,发现855名病例及333名死亡者。
虽然曾认为是病毒发生了变异,增强了人-人间的传播,但经后续仔细分析,发现病例数增多是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和疫情报告体系的改善。不同种骆驼在传播MERS-CoV中的作用完全不同。
中东单峰骆驼是传播MERS-CoV的重要环节,而欧洲、美洲及蒙古的骆驼均不感染MERS-CoV。不同中东国家骆驼血清中MERS-CoV抗体的检测结果,分别为14%至100%。
简言之,冠状病毒的复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3、冠状病毒的宿主有哪些?
冠状病毒有十分广泛的宿主种类,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蝙蝠。
迄今为止,在蝙蝠中已鉴定有200余种的新冠状病毒。对蝙蝠的病毒组学研究,其中35%是冠状病毒。
虽然果子狸作为SARS-CoV传播中介动物,由蝙蝠传给人已被认可,但对于MERS-CoV则较难解释由蝙蝠传给人,还需要了解其“跳出”(spill over)的机制。
此外,许多动物如鼠、猫、犬、马、猪或牛等均有分别感染相应的冠状病毒的可能,引发的疾病也有所不同,可涉及呼吸道、消化道,甚至神经系统。由于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野生及家畜动物中,故而可通过不同机制进行跨种传播。
4、打赢眼前这场防疫仗,有效的防控措施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常规标准防止感染扩散的措施,包括:
(1)手卫生;
(2)咳嗽或打喷嚏时捂住口鼻;
(3)肉类和蛋类要煮熟;
(4)避免与患有呼吸道疾病(如咳嗽和打喷嚏)的病人密切接触。
根据2005的国际卫生管理规则 ,世卫组织提出了针对2019-nCoV的临时指南,主要是针对医务工作者、卫生管理者及防疫团队。
(1)早期识别,控制感染源:对于疑似病人应与其他病人隔离,立即采用预防呼吸道预防措施。
(2)对所有患者采用标准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及呼吸道防护、根据风险可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避免针刺或扎伤、污染废物的管理和处置、患者使用过的设备及床单等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3)对于疑似病人采用预防飞沫接触或空气传播的控制措施;
(4)防控新冠状病毒传播的行政控制和政策包括建立持续的感染控制的基础设施和活动、医务工作者的培训、患者护理者的教育、尽早发现由n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策略、实验室快速鉴定病原体、避免急诊室过度拥挤、为有症状的患者提供专门的等候区、提供和使用常规用品等,关注可能由医务工作者感染nCoV传播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潜在风险,监测对医护人员是否遵守标准操作程序等。
(5)环境控制,包括基本的卫生保健设施基础设施,确保医疗机构内所有区域的适当环境通风,以及适当的环境清洁。可疑患者与其他患者之间应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通过这两种控制措施将有助于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防控建议——
冠状病毒基因组具有重组、突变的特性,不仅可以感染多种动物与人,还具有入侵多种细胞的功能。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全球化的发展,预计今后还会不断出现新老冠状病毒感染流行的情况。
针对此次新冠状病毒出现的特点,我的个人思考和建议:
(1)冠状病毒具有潜在突发感染及扩散流行的特点,属于平时无声息,流行时方被关注的病毒。在我国已建立前哨医院及病原体监测站/网的基础上,建议高度重视冠状病毒,在兽医、人医等领域设立对冠状病毒的实时检测及分析,关注病毒S和E蛋白的变异。
(2)目前病毒病已占现有传染病的3/4,建议进一步支持病毒致病机制的基础研究,打通基础、临床、预防医学的界限,支持对包括冠状病毒在内的新型、广谱抗病毒药物与多功能疫苗(如针对突发传染病应激类疫苗)的研发。
(3) 在有基础的单位创建病毒流行病学分学科。对多种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从其共性(呼吸道、消化道、神经、血源、性传播等)进行较为长期的调研,建立大数据库,发挥高校及研究所的作用,提升对各种疫情科学分析的基础研究水平,并在实际中予以考核。
(4)鉴于约75%病毒病是由动物传给人,应加强对传播途径的干预。在加强人与动物疫情的联动外,在大中城市,不仅要对屠宰鸡鸭等管制,更要加强对涉及动物市场的卫生检查与监督管理,杜绝野生动物的交易,注意灭鼠等。
(5)病毒复制快、病情发展快,危害严重。要大力开展有关防治病毒病的科普教育,提高人民应对突发传染病的认识,杜绝误传误导。
(6)在加强对病毒研究中,需要同时重视对冠状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应答研究,虽然重症感染者死亡多数为老者,重症感染者多数有严重的免疫紊乱,如细胞因子爆发。
(7)对于发现超级传播者,应该在做病毒核酸诊断时,做病毒核酸定量,对于病毒载量高者可予以干扰素喷吸或滴鼻处理,以减少病毒传播。
作者:闻玉梅
编辑:姜澎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