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经专家组会诊,上海第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痊愈,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出院。
连日来,这里陆续有患者出院,而且治疗周期都不长,这是否意味着临床上已总结出一套比较有效的救治方案?为此,记者专访了市公卫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教授,并请他就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个性化治疗方案取得初步成效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型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
“无论是轻症还是重症,患者救治的关键就是一个‘早’字,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卢洪洲表示,就上海的情况来看,能够及时在早期发现并第一时间入院治疗,大部分患者病情还是在朝好的方面发展。只要在早期阶段发现,经过科学治疗,绝大部分的感染者的病情都会稳定下来,并逐渐得到改善,肺里面的病变会逐渐吸收,所以“三早”原则非常重要。
卢洪洲告诉记者,公卫中心目前已总结出一套比较有效的临床救治方案——在诊疗过程中认真地对待每一位患者,为每个患者制定详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对于重症患者,我们会非常当心。”他表示,根据这些天来的救治经验,对于呼吸衰竭的重症患者,应尽早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人工肺等治疗手段,以避免出现多脏器衰竭。
在公卫中心,重症患者采用“3对1”的治疗模式,即1名医生和2名护士治疗1名重症患者,每4小时换一次班;每2小时为患者翻一次身,用振动排痰帮他们排痰。同时,一支由呼吸、重症、感染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将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时研究治疗方案。对于轻症患者,一般则采用对症治疗,不轻易使用抗菌药物,通过有效用药,缩短患者的排毒时间。
出院患者不会传染,也不会再感染
现在,有不少人把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进行比较。对此,卢洪洲表示,目前总体情况来看,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不低于SARS,但其致病性、重症率和死亡率低于SARS。他强调,与SARS流行时相比,现在的技术手段已取得较大进步,人工肺技术已相当成熟,对于重症患者,也有一些现代化的治疗方法来应对。
他还提醒市民,现阶段应少去人多的地方,少聚餐,戴口罩、注意手卫生。通常,飞沫传播距离在两米以内,在此距离内,咳嗽或打喷嚏就有传播病毒的可能,因此,戴口罩是市民保护自身、参与防控的必须之举。
卢洪洲表示,根据国家卫健委的出院标准,临床症状缓解后体温正常、两次核酸检测都呈阴性才能出院。出院患者不会传染,由于体内有抗体保护,也不会再感染。
在他看来,现阶段疫情防控的重点还是在社区,要尽可能在社区多发现感染者,切断传染源。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疫情将得到很好的控制。
为尽可能减少一线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公卫中心派出医院感染控制科专家作为监督员,赴应急病房督查医生和护士的操作细节,排查风险。所有医护人员进入负压病房前,都要接受咽拭子检测,女护士还要接受妊娠检测,以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安全。
针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药,卢洪洲回应说,目前,临床已使用了部分药物治疗该病毒,不过现在还是一些前瞻性研究,未来需要更多病例、更多观察来分析,仍需总结经验,等待更多的临床验证。“我们对这个病毒传染性、致病性的认识会越来越全面,基础科学、临床、药物、疫苗等多领域都在研究,一定会有攻克它的那一天。”
作者:赵征南
编辑:姜澎 樊丽萍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