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人将目光投射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时,还有一些人默默坚守在常规治疗第一线。
从大年初二到大年初三,整整24小时,一场跨医院、多学科的联合紧急救治顺利完成。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儿科医院紧急启动绿色通道、两院心外科团队的数十位医务人员携手为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患儿进行了一场争分夺秒的小儿心脏移植手术。
大年初三中午,心脏移植手术顺利完成。当那颗心脏开始有力地在小均胸膛里搏动时,这不仅给整个家庭重新燃起“心”的希望,更是特殊时期下,医护人员用坚守诠释责任的最佳例证。
大年初六,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贾兵教授将一个代表祝福和鼓励的红包递给小均,“这是我们治疗团队的一点心意,对于孩子能在这个春节度过手术最重要的危险期,战胜病痛表示鼓励,更祝愿孩子未来越来越好。”
为了这个孩子,数十位医护人员上演“速度与激情”
“什么都可以等,唯有生命不可以等。” 医护人员永远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忠诚卫士。
时间追溯到2019年10月,12岁的小均因胸闷、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药物治疗无效,心功能衰竭症状日渐加重,心脏重度增大,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心脏的射血功能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
当时,小均已处于扩张型心肌病的终末期,唯一能挽救生命的办法就是尽早进行心脏移植。但申请提出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心脏供体。这真是漫长的等待。
“很多心脏衰竭终末期的孩子就是在等待移植过程中死亡的,因此移植前的治疗至关重要。”市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团队在贾兵教授和刘芳教授的带领下,想尽各种办法维持着小均的心脏功能,使他终于在大年初三获得了心脏移植的机会。
大年初二下午,一接到供体匹配信息,贾兵立即给儿科医院院长黄国英通报了这一令人激动的消息。
器官捐献必须争分夺秒,机会稍纵即逝!
医务人员的“速度与激情“即使在春节期间也毫不懈怠。为了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需要启动中山医院的绿色通道。黄国英立即联系了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樊嘉当机立断,做了周密的对接安排。随后,两院数十位医护人员迅速行动起来。
接到安排后,以王春生教授为首的团队,包括杨守国主任、杨兆华主任等紧锣密鼓地进行了术前准备。那天傍晚,儿科医院心内科梁雪村主任为了病人安全,主动放弃休息,冒风雨将患儿送至中山医院。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贾兵特意召回了在厦门分院工作的心脏移植组医生谈卫强,让他紧急参与到移植的工作中来。当夜,谈卫强即刻从厦门赶回上海参加手术。不到半天,安排手术席位,手术前的所有准备包括红细胞、血浆等,一切等待着明天的到来。
一颗全新的心脏在小均体内开始跳动
2020年1月27日,大年初三上午,中山医院和儿科医院的心外科医护人员齐心协力,供体获取、保存、运送,新的心脏顺利移植入小均体内并成功复跳,供体心脏缺血时间仅两个小时,移植手术顺利完成!
一颗全新的心脏在小均体内开始跳动,一下、两下、慢慢地呈现出稳定的节律,跳动也越来越有力。
这强有力的心脏跳动使得小均的生命得以延续。小均术后病情稳定,当天晚上就苏醒了,第二天成功撤离人工呼吸机,目前心脏功能良好。
现在小均心跳、血压、呼吸都很平稳,但是他还需要渡过感染关和排异关。这段时间内医务人员会密切关注是否有排异反应的发生,一旦发生需及时处置。
“由于小儿个体差异大,匹配度低。相当一部分需要心脏移植的患儿在等待过程中就会因心功能衰竭而失去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贾兵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儿童心脏移植病例较少,此次中山医院和儿科医院通力协作,成功完成儿童心脏移植手术,这表明心脏移植手术是拯救终末期儿童心脏病的重要技术和方法。
小均的生命得以延续还凝聚了社会爱心人士的爱,在小均父母无力支付巨大治疗费用的艰难时刻,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如新中华儿童心脏基金如同那冬日阳光,给患儿及其家庭送去了温暖,专项基金为小均提供了巨大经济资助。
作者:罗燕倩 李晨琰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