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由武汉市第六医院收治的多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接受了跨越武汉和上海、由两地三家医院专家携手开展的超声远程指导会诊和介入治疗——包括胸腔、腹腔、肺部、心脏等脏器的诊疗,线下即时操作,云端超声介入,远程专家会诊三者结合,为病人及时诊治赢得了时间。
扬长避短凸显超声优势
远程超声诊疗在武汉一线的应用,得益于来自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驰援的超声云设备。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进入到攻坚阶段,如何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是医务人员面临的重要任务。面对重症患者复杂而迅速变化的病情,利用影像设备准确识别患者体内的病变并采取及时的处置措施非常重要,轻便的移动超声作为能深入隔离区的影像设备,成为与死神赛跑的利器。
然而,等待超声医师换装、消毒再进入隔离病房,不仅难以快速响应瞬息万变的病情,同时增加了不必要的暴露和隔离。因此,远程指导ICU内的重症医学医师开展超声检查,成为一种合理而可行的解决方案。不仅可以降低超声科医生的感染风险,还能为一线节省紧缺防护物资。
在此思路的指导下,依托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建设的上海市超声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了移动场景下的远程超声系统,并紧急调配至武汉前线多家医院隔离区使用。
远程指导实现成功穿刺引流
通过该系统,隔离病房内的移动超声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功能强大的云端会诊平台,其屏幕图像实时投放到千里之外的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和中山医院多位专家的移动设备端。
专家们一方面实时观看着超声影像,一方面通过清晰的语音指导武汉一线的重症医学医师为多位重症患者开展肺部、腹部及心脏超声检查。当专家们发现其中两位氧饱和度急速下降的患者存在大量胸腔积液时,当机立断建议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胸水置管引流。
通过远程专家的悉心指导和重症医师在超声影像引导下的精心操作,精准而顺利的为两位重症患者置入引流管。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干净利落,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氧饱和度即刻有了显著的改善。流畅清晰的影像、便捷的交互、患者病情的迅速改善让参与的医师都非常兴奋。
远程超声有望构建诊疗新模式
通过此次实践,武汉六院的重症医生不用再被动地等待超声医师到隔离区评估患者病情,超声医师也无需过度暴露而被迫隔离,患者更是得到及时而精准的救治,实现了多方获益。
在当前防疫抗病的特殊时期,远程超声系统构建了“患者免搬动,医生少暴露,即刻诊断,就地治疗”的无接触诊疗模式,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充分体现了“隔离”这一核心原则。
长远来看,远程超声的实践有望建立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更加紧贴临床,下沉到诊疗一线,为患者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医疗服务。
作者:金恒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