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记者从本市医疗付费“一件事”工作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目前该项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已有11家市级医院、6个区111家区属医疗机构实现医保电子凭证脱卡支付,仁济医院、市六医院和闵行区、静安区开通无感信用支付,为医疗付费“减环节”“减时间”,不断改善就医体验。8月底,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将实现全覆盖。
医疗付费“一件事”作为本市“一网通办”重点推进项目,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顶层设计、精细管理、夯实基础、健康第一”的建设理念,按照“一手抓防控、一手抓日常诊疗服务”两手抓、两手硬的要求,由市卫生健康委牵头,会同市医保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申康中心、市大数据中心等部门单位制定了《上海市医疗付费“一件事”业务流程再造工作方案》,持续深化医改,注重制度创新,勇于流程再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目前,已有11家市级医院、6个区111家区属医疗机构实现医保电子凭证脱卡支付,共完成门急诊医保挂号138.56万笔、门急诊医保收费145.01万笔,出院医保结算2.23万笔,其中门急诊、大病和住院使用电子凭证分别为4528、9笔和12笔(含线上1917笔)。同时,仁济医院、市六医院和闵行区、静安区开通无感信用支付上线试运行。
目前,一是实现了“减环节”,通过重塑医疗付费流程,整合业务环节,患者付费环节由目前至少3个环节减少到0,实现医疗付费零排队;二是实现了“减时间”,通过线上线下付费环节的融合,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预计减少候诊排队时间平均45分钟以上。同时,为满足部分人群传统窗口付费的习惯,医院仍保留部分收费窗口。
该项试点工作具有以下三个亮点:
亮点一:依托国家“医保电子凭证”,结合上海“随申码”应用,创新就医付费“上海方案”。
本市医疗付费“一件事”工作主要基于国家医疗保障局的“医保电子凭证”,使就医群众能够更快捷、更便利地完成原先依托“实体医保卡”才可完成的挂号结算、药品及检验检查等费用结算,彻底省去患者付费排队环节。随着国家“医保电子凭证”跨省应用的进一步推广,将逐步实现与外省市就医的无缝衔接。
此外,国家医保电子凭证也会与上海“随申码”充分结合,为上海市民提供多码合一的亮码就医便捷服务。后续,针对现阶段儿童患者使用医保电子凭证的难点,上海正在研究开发依托随申办“亲属随申码”,实现本市儿童医保电子码的申领和使用,在全国创新儿童医保电子凭证的“上海方案”,实现全年龄段的整体覆盖。
亮点二:依托“随申办”移动端,提供医疗付费“一件事”的总入口。
紧紧依托市大数据中心“随申办”移动端统一基础平台能力,打造医疗就医电子凭证的认证、授权与使用入口、提供签约“信用就医无感支付”渠道、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随申办”移动端服务能力,实现基于信用的无感支付服务。随着医疗付费“一件事”的逐步完善和拓展,就医患者将可通过“随申办”移动端的医疗付费“一件事”总入口访问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的线上服务专栏,并使用医保电子凭证就医。
同时,通过拓展开发“一网通办”统一支付平台功能,在中国银联、各试点金融机构的支持下,各级医疗机构将逐步实现与第三方金融机构每日实时结算与对账机制。基于中国银联的重要支撑和各银行的资源优势,就医群众可自主选择银联渠道的银行签约“信用就医无感支付”,并将从先期的试点银行逐步拓展到所有符合条件的银行金融机构。
同时,利用“随申办”的支付宝、微信小程序渠道,也将同步开通相关服务入口,做到移动端服务渠道的全覆盖。
亮点三:依托线上信用产品,实现信用的无感支付服务。
发挥上海金融中心和征信体系的优势,依托中国银联、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支付通道及其线上信用产品,向本市医保参保人员提供“基于信用的无感支付服务”。就医群众到达医疗机构诊间只需出示其“医保电子凭证”(随申码),在医生完成诊疗服务后医院信息系统自动发起基于信用的无感支付服务,发生医疗费用的医保部分实时结算、自费部分由签约绑定的信用账户进行自动支付。在其整个过程中,患者可以无需做任何付费动作,真正实现就医过程的无感支付。
下一步,工作专班将结合试点工作经验,开展进度再评估、经验再总结、技术再完善,统筹安排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改造、接入系统,到8月底逐步实现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持续完善医疗服务流程、优化患者就医体验,为百姓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让这件医疗付费“一件事”成为方便本市老百姓就医付费的“家常事儿”。
作者:唐闻佳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摄:袁婧